为什么肥料用的多,产量还是不行呢?
老文新发
肥料是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刚刚收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肥料用的多,产量还是不行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三点意见,(1)、施肥量大不等于养分配比合适;(2)、施肥量大不等于肥料利用率高;(3)、施肥量大不等于施肥时间和棉花需肥时间一致。不合适的养分比例,错误的时间,不高的肥料利用率,如何让棉花高产呢?下面我们一起详细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施肥量大不等于养分配比合适。
作物生长必需元素计有17种:碳氢氧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钼硼氯和镍。除了碳氢和氧存在于大气CO2和水中,其他14种营养元素全部来自土壤的,人们可以通过施肥来调节控制它们的供应量。它们在作物体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无论哪种元素缺乏,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同样,某种元素过量也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
根据植物需要量的大小,必需营养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中量元素有硫(S)、钙(Ca)、镁(Mg);微量元素是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镍(Ni)。它们在作物体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无论哪种元素缺乏,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同样,某种元素过量也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一句话就是: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用得全(养分全面)。
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特征,不同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尽相同,且同一作物各生育时期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吸收量也不相同。棉花每形成1000kg皮棉,约需要吸收氮(N)133.5 kg、磷(P2O5)46.5 kg、钾(K2O)133.5 kg;每1000 kg籽棉需吸收氮(N)50 kg、磷(P2O5)18 kg、钾(K2O)40 kg,其吸收比例为1︰0.36︰0.8。
一般每生产麦粒100 kg,需吸收氮(N)2.6~3.0 kg、磷(P2O5)1~1.4 kg、钾(K2O)2.0~2.6 kg,N:P2O5:K2O平均为2.8:1.2:2.3,即1:0.4:0.8。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生殖生长阶段包括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
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春玉米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3:1.5,吸收氮(N)3.5~4.0 kg、磷(P2O5)1.2~1.4 kg、钾(K2O)5.0~6.0 kg。夏玉米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4~0.5:1.3~1.5,吸收氮(N)2.5~2.7 kg、磷(P2O5)1.1~1.4 kg、钾(K2O)3.7~4.2 kg。
每形成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N)1.6~2.5 kg、磷(P2O5)0.6~1.3 kg、钾(K2O)1.4~3.1 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0.5:1.2。
甜菜对肥料反应比较敏感,需肥量较大。耗肥量大,吸肥力强,吸收肥料期间长,是甜菜三大需肥特点。每生产100kg甜菜需纯N0.5kg,P2O50.15kg,K2O0.7kg,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1:0.3:1.4,还需要相当数量的钙、钠、铁、硫、镁、硼、钼、锌等微量元素。
土豆属高产喜钾作物,每生产100kg块茎,大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0.5kg,磷(P2O5)0.2kg,钾(K2O)1.06kg,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1:0.4:2。即土豆对钾肥的需要是氮肥2倍。除氮、磷、钾外,钙、硼、铜、镁等中、微量元素也是土豆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尤其是对钙元素的需要相当于钾的1/4。
表 主要作物百千克产量所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单位:kg) | |||||||
作 物 | 氮(N) | 磷(P2O5) | 钾(K2O) | 作 物 | 氮(N) | 磷(P2O5) | 钾(K2O) |
冬小麦 | 3.00 | 1.25 | 2.50 | 卷心菜 | 0.41 | 0.05 | 0.38 |
春小麦 | 3.00 | 1.00 | 2.50 | 胡萝卜 | 0.31 | 0.10 | 0.50 |
大麦 | 2.70 | 0.90 | 2.20 | 茄子 | 0.33 | 0.10 | 0.51 |
荞麦 | 3.30 | 1.60 | 4.3 | 番茄 | 0.45 | 0.15 | 0.52 |
玉米 | 2.68 | 1.13 | 2.36 | 黄瓜 | 0.40 | 0.35 | 0.55 |
油菜 | 5.80 | 2.50 | 4.30 | 萝卜 | 0.60 | 0.31 | 0.50 |
谷子 | 2.50 | 1.25 | 1.75 | 洋葱 | 0.27 | 0.12 | 0.23 |
高粱 | 2.60 | 1.30 | 3.00 | 芹菜 | 0.16 | 0.08 | 0.42 |
水稻 | 2.10 | 1.25 | 3.13 | 菠菜 | 0.36 | 0.18 | 0.52 |
棉花 | 5.00 | 1.80 | 4.00 | 甘蔗 | 0.19 | 0.07 | 0.3 |
烟草 | 4.10 | 1.00 | 6.00 | 大葱 | 0.30 | 0.12 | 0.40 |
芝麻 | 8.23 | 2.07 | 4.41 | 苹果 | 0.30 | 0.08 | 0.32 |
花生 | 6.80 | 1.30 | 3.80 | 梨 | 0.47 | 0.23 | 0.48 |
大豆 | 7.20 | 1.80 | 4.00 | 柿 | 0.54 | 0.14 | 0.59 |
甘薯 | 0.35 | 0.18 | 0.55 | 桃 | 0.45 | 0.25 | 0.70 |
马铃薯 | 0.50 | 0.20 | 1.06 | 葡萄 | 0.55 | 0.32 | 0.78 |
甜菜 | 0.40 | 0.15 | 0.60 | 西瓜 | 0.25 | 0.02 | 0.29 |
注:块根、茎根为鲜重,籽粒为风干重。 |
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二句话就是: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配比合适。
第二、施肥量大不等于肥料利用率高
肥料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简而言之,肥料利用率就是施的肥料有多少被棉花吸收,多少用于形成产量的比例。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但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也造成了利用率低,影响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有:1.土壤类型、性质、酸碱度等。2.气候条件。3.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时期。4.肥料的种类、性质等。5. 施肥方法和其他技术措施的配合等。
国内外评价作物肥料利用率的指标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吸收效率和生产效率。传统的肥料利用率(NUE),指作物吸收的肥料养分占所施肥料的百分率,也常被称作肥料吸收利用率或回收率(RE),这一类称作吸收效率。不包括肥料的损失和残留在土壤中的部分,也仅局限于肥料施入后的当季利用率;肥料的生产效率则包括肥料吸收后的物质生产效率及向经济器官(如籽粒)的分配情况,如氮生产力(NP)指作物籽粒产量与施氮量的比值。
影响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有:(1)土壤类型、性质、酸碱度等;(2)气候条件;(3)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时期;(4)肥料的种类、性质等;(5)施肥方法和其他技术措施的配合等。
施肥量是施肥技术的核心也是影响氮肥利用率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增加,肥料利用率显著降低。施肥时期也和施肥量一样作为养分管理,提高利用率的核心问题。由于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时段性差异导致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利用率不同。所以我们就要选择适宜的时期施肥,以获得最佳养分利用率。造成时段性差异有外源因素和内源因素。外源因素取决于生长发育条件,包括水分和养分供应引起的生长状况的改变;内源因素则是其生长发育的需求。作物苗期一般有一定时间的缓慢生长阶段,有限的生长速率既限制了水分的效果,也限制了养分的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三句话就是: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都被作物所吸收利用。
第三、施肥量大不等于施肥时间和棉花需肥时间一致。
根据经验:棉花在苗期,吸收氮5%、有效磷3%、有效钾3%;现蕾期到初花期,吸收氮11%、有效磷7%、有效钾9%;从初花期到盛花期,吸收氮56%、有效磷24%、有效钾36%;盛花期到始絮期,吸收氮23%、有效磷52%、有效钾42%;吐絮后,吸收氮15%、有效磷14%、有效钾10%。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这个比例还存在差异。而我们很多人施肥了,但是这个施肥时间和比例不一定完全和作物吸收一致。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第四句话就是:肥料用的多,不等于施肥时间合适。
另外 注意一点报酬递减律
报酬递减律原为一个经济定律,早在18世纪后期,首先由欧洲的经济学家杜尔哥(Turgot)和安德森(Anderson)同时提出的。由于它正确地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而作为经济学上一个基本法则,在工业、农业及牧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报酬递减律的含义是:“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收获,虽是根据在该土地上所投入劳力和资本数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单位劳力和资本的再增加而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肥料学中报酬递减律的定义是:当某种养分不足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限制因子时,合理施用肥料,尤其是施用化肥,就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增产量。但是当施肥量超过一定用量时,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有下降的趋势。
综上所述,肥料用的多,棉花产量还是不行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句话: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用的全;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配比合适;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都被作物所吸收利用;肥料用的多,不等于施肥时间合适。不合适的养分比例,错误的时间,不高的肥料利用率,如何让棉花高产呢?合理适量施肥才是棉花高产的关键因素;但是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单位化肥增加的产品量反而下降,甚至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作物产量开始下降,这个报酬递减规律,需要高度重视。
梁飞个人思考整理,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部分内容节选自本人主编的《科学灌溉与合理施肥200题》、《正确选用肥料与科学施肥知识问答》、《水肥一体化实用问答及技术模式、案例分析》3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