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接地气”,市场开发“有人气”

文摘   2024-12-20 09:59   江苏  

在日前公布的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徐州市29个项目获奖,其中高校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有19项,占比65.5%,同比增加10项。

12所高校、26.8万在校大学生,是徐州不可多得的科创资源;全省三大科创圈之一、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更是徐州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徐州用好本地资源、抓好重要机遇,推动校地合作走向深入,让冒着“热气”的科研成果,在市场上也有“高人气”,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重发展,在主阵地助力地方经济。

当前,徐州的产业发展正经历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从传统工厂生产组织形式向智能化改造的过渡期,企业主体需要科技赋能。作为科技、人才资源的富集区,徐州高校成为科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安全应急是徐州重点打造的“343”创新产业集群之一,已集聚相关企业千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近600家,拥有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3个省级重点科创载体,呈现集聚裂变的成长之势。产业的兴起,带着深深的“矿大印记”。“仅在安全应急产业集聚的徐州高新区,‘矿大系’企业就有48家,其中有3家上市企业,参与指导合作的企业有200多家,各类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有48个。”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说,合作背后是学院的强大实力支撑——9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0余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和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高校所为紧扣产业所需,产业发展又带动高校学科建设,实现了校地深融的“双向奔赴”。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从现实需求做科研,提升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王再学作为课题组牵头人,在车用高分子阻尼新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领域成果颇丰,“放在轿车发动机底盘下的应用新材料只有两三毫米厚,可以减少车辆振动,降低噪声40分贝。”目前,王再学团队的成果已装配车辆超过500万辆,其所在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综合排名第一。

重转化,把实验室搬到工厂车间。

如果没有学校的特别安排,每周一到周三,江苏师范大学从天津大学引进的青年教师张洪浩都会到100多公里外的新沂上班,因为他有另一个身份: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经理。

研究院成立5年来,张洪浩已习惯这样的来回奔波。他和团队其他老师带着近30名学校硕士生,将实验室搬到了工厂车间。“学生们从研一下学期就来了,一直到毕业,真正把论文写在产业一线。”张洪浩很欣慰,研究院已孵化出8家企业,成为徐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也成为长三角国创中心研发型企业。

一方面是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另一方面是高校先有成果,再由企业“掘金”,通过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对接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接地气!”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一个个本地科研团队深耕地方产业、深扎基层一线,通过“小切口”寻找“大舞台”,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让本地专家念好“市场经”。张洪浩所在团队研究两年的“高效节能熔融石英连熔炉的设计与装备研发”,将产品一级品率从过去的不到40%提高了1倍,还可节能20%。产品设备还没上市,就已引来订单近20台。该成果成功入选徐州发布的服务“343”产业发展项目,徐州赛诺石英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关键装备未来将重塑整个熔融石英行业的产业格局。

徐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滕俊磊说,近3年,徐州立项实施省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1项,拨付资金3.09亿元。今年,徐州面向在徐高校征集优质科研成果项目243项,纳入“拨投结合”候选项目和市未来产业项目储备库管理,并向企业发布。

重长远,让“有组织”推动多方共赢。

校地合作不能只是“挂个牌子”,成果转化也不能只是“短期行为”。徐州注重实效,看重长远,在多方共赢中实现项目更可持续。

“项目从无到有,由科学家团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徐州经开区三方持股,再加上徐州医科大学实现四方共建,这样也有利于本土创新和就地转化。”长三角国创中心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施明介绍,其研究成果不仅获得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还带动周边发展成生物医药产业片区。项目所在的大庙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激发东湖医药创新港的发展潜力,加强复星医药、睿景生物、思路迪等生产研发企业的培育,积极链接医学高校资源,不断放大医药行业人才资源优势。

“推进‘产学研用’应建立四个‘有组织’,即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对接地方政府、有组织的对接企业、有组织的开展研发,通过大兵团作战改变过去的单对单。”江苏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党委书记王夫寿表示,他们在徐州3个地区建立的3个新型研发机构,均发展势头很好。“以前是我们找企业,现在是企业络绎不绝地找我们,就连和专业不搭边的农业企业都来咨询,我们后来推荐给学校的相关院系,可见企业对我们的信任。”王夫寿说。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徐州打造科技创新四链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各产业的技术需求、资金需求、人才需求、政策支持等,为“343”创新产业集群提供产学研对接、成果展示、人才引荐、资金对接、促进技术交易等服务。仅在企业融资方面,今年徐州已帮助108家企业实施专利质押融资贷款139笔,发放贷款10.38亿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1895万元。

来源:新华日报

徐州市科技局
徐州市科学技术局官方公众号。发布通知公告,更新工作动态,解读科技政策,服务创新主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