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沉默,是最大的体面

文化   2024-10-04 10:50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关注

2016年,杨绛先生离世,享年105岁。

纵观杨绛先生的一生,艰难常有,却未见一丝抱怨;委屈常伴,也未有一句辩驳。她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透明人”,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待一切世事。

杨绛先生曾说:“沉默,是最大的体面。”

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沉默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01
遇困苦,不诉苦

杨绛先生在96岁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物欲横流的世间,人活一世实在够苦。”

但回想自己的一生,她又很快释怀:“每个人都有一段特别艰难的时光,不必害怕。日升月落,总有黎明。”

1966年,杨绛成了被批斗者,挂着牌子游街示众,被剪了阴阳头,之后又被下放到农村扫厕所、住茅屋、睡冷炕。

尽管遭遇种种不公对待,但她没有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而是每天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用沉默对抗不公,用乐观迎接挑战,将自己活成了苦难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她把所有遭遇当作是奇妙的体验,在回忆录中给那段乌云遮天的岁月镶上了金边。

人这一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苦海中泅渡。张开嘴抱怨,只会让自己呛水;紧闭嘴巴往前游,才是到达彼岸最好的方式。

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我们没有必要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样,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而是收起抱怨的欲望,在沉默中悲喜自渡,你的不易,无需对任何人讲。

清了世事无常,明白了喧嚣无用,你便不会再选择张扬。当你学会了沉默,你就能够过体面地过好每一种生活。

02
再疲惫,不责备

其实,人与人交往,最忌讳的就是在疲惫时责备对方。俗话说破镜难圆覆水难收,伤人的话一出口,就是给感情添一条裂缝,哪怕事后道歉,痕迹也永远都在。

修养好的人,都练就了沉默的本事,更深谙闭嘴的智慧。对他人嘴下留情,既是保全两人的关系,也是为自己留一份体面。

1937年,杨绛生下女儿钱媛,当她被女儿折腾得筋疲力尽时,钱钟书却总要带来一些“坏消息”:打翻墨水浸染了房东的桌布;弄坏门轴导致关不上房门……因怕被责骂,讲话小心翼翼的,但杨绛只是笑了笑,说:不要紧。

钱钟书刚回国时,没有收入,一家人蜗居在一起,钱钟书满心愧疚,但杨绛却从不抱怨,也没有一句苛责,更不会出口伤人,而是主动去给阔小姐补课,再去一所很远的小学代课贴补家用。

我很喜欢冯仑的一句话:“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责备别人。”没有谁的生活不烦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地鸡毛。

一个真正体面的人,是能在疲惫中守住指责的嘴,在艰难时收起责怪的心。

哪怕被生活磨得筋疲力尽,也能保持从容,面对困苦和艰辛,保持沉默,能够以更加平和和坚定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能够更有力地应对挑战,并向前迈进。

03
被误解,不辩解

以前,被人质疑时,我们总是极力解释,想要证明自己,但现在,经历了是是非非,我们更懂得:“清者自清,无需对人辩解;保持沉默,便是最好的回答。”

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曾被一位叫董燕生的学者说大众对杨绛的译本是最好的版本完全是个误解,甚至说现在是拿它当翻译课的反面教材,避免学生再犯这种错误。

杨绛的朋友知道后非常气愤,想要为她打抱不平,杨绛却说不用。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杨绛使用了“点烦”翻译法,语义更贴合原著,行文也更简洁精辟。自此,学术界再也无人发出质疑了。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杨绛秉持着这种态度,面对指责和不公对待,不争输赢,沉默平静地处理,不仅是一种极大的自律,更是一种看透人情世故的智慧。

画家陈丹青说过: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必要不停地向人解释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面对质疑时,保持沉默,把流言屏蔽在外,专注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有力的回击。

沉默自有力量,默不作声是最大的体面。不解释不是默认,而是一种成熟;不说话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境界。

人活于世,可能会有很多个被质疑被误解的时刻,有时候急于辩解,反而让自己深陷舆论漩涡,你回应的越多,对方只会越来劲。与其一次又一次的陷入自证陷阱,不如选择沉默,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你若喜欢,请点个赞

洞见思想DG
凡有所读,皆成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