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奏响繁荣宜居幸福新乐章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

政务   2024-11-15 12:50   广西  

俯瞰海城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座座公园风景如画,一个个小区绿意盎然,处处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是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也是海城区建区40周年。

40年来,乘着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东风,海城区内强实力、外塑形象,产业建设加力提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绘就了一幅经济兴、城乡美、百姓乐、社会安的和美画卷。海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3974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579.43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动能强劲澎湃


10月26日,周末的和安·宁春城热闹繁华、人气旺盛。记者看到,商城内多家餐饮店里座无虚席,服务员穿梭在餐桌间,忙个不停。

“85后”黄晓秋说,小时候,父母常带她到北部湾广场周边的商场逛街购物,那是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这些年,海城区内有了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些商业综合体除了琳琅满目的服装店外,还聚集了多个连锁餐饮品牌,人们空闲时约上朋友逛街、吃饭、看电影“一条龙”,十分方便。

商业,是一座城市繁荣的标志。40年来,海城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以商贸、旅游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俯瞰海城区,一条条大道气势如虹,

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劳文静 摄


1998年,新力百货购物广场开业。
2004年9月,和安商港开业。
2006年5月,新力百货商业广场开业。
2006年10月,大润发入驻海城区。
2017年10月,和安·宁春城开业。

此外,近年来,新鸥鹏教育产业城图书馆、东盟国际商贸城富安居家居建材广场陆续建成投入运营。

随着一个个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城区商业体量逐渐壮大,城中心商贸圈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扩大。据统计,海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85年的3424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352.96亿元。

和安·宁春城商业综合体成为海城区又一商圈。许振国 摄

漫步流下村,道路宽阔整洁,瓦房错落有致,庭院素雅别致,整个村庄透着质朴清新的文艺气息。

“流下村曾经的鸡棚,现在变成了文化展览馆;过去这里是柴房,现在是手工艺品创作室;仓库被改造成了高端民宿。”海城区地角街道新营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元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流下村的变化。近年来,流下村成功“出圈”,成为北海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游客纷纷到这里感受“山海艺术村”的独特魅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流下村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昔日的小渔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流下村的变化是海城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城区全方位深挖海洋资源、文化资源,加快高德古镇、北海老城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积极创建文旅品牌,打造特色滨海旅游。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高德滨海文旅综合体等旅游项目相继落地,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海老城、高德古镇、海底世界、《印象·1876》等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海城区(含涠洲岛)共接待游客2392.1万人次、同比增长84.74%,实现国内旅游消费307.28亿元、同比增长99.36%。

“网红村”流下村。(资料图)郑恩茵 摄

在产业升级行动中,海城区重点围绕向海经济做文章,科学规划海洋牧场蓝图,布局设施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渔港改扩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产业,海洋牧场、设施渔业、渔港渔业经济区等一批“高产、质优、可持续”的多位一体海洋经济产业落地成形。近三年,海城区累计出让养殖用海约11万亩,引进各类养殖企业(个人)43家,养殖年产量超15.31万吨,吸引投资超10亿元。2020年,由广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精工南珠海洋牧场获批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广西民营企业海洋牧场建设零的突破。

如今的海城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城市蝶变跃升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10月12日,西南大道上车水马龙。46岁的蔡春德告诉记者,在她小时候,这里是一大片菜地。

近年来,西南大道(南珠大道至西藏路路段)、北海大道西延线、拉萨路、天府路、武昌路、广州路等道路竣工通车,海南路、北星路、金秀路等一批断头路相继打通,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道路更加便捷畅通。

“道路四通八达,去哪儿都很方便。”蔡春德说,越织越密的路网拉近了时空距离。

今年10月初,金秀路通车。(资料图)许振国 摄


记者走进已有29年历史新怡花园的第一印象是环境整洁。

说起小区改造的事,居民盘志伟打心眼里欢喜。他乐呵呵地说道:“‘脏乱差’不见了,路面平整了,楼道刷新了,车位变多了。经过改造,我们就像住进了新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件大事。海城区根据居民的意愿重新规划、平整道路、修缮屋顶防水、更新给排水管道、增加照明设施、优化空间利用,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外在美与内在功能有机结合,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累计完成662个“三无小区”、424个物业小区改造,群众生活逐步由“安居”向“宜居”转变。

1801条背街小巷改造同样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其中海城区谭屋村片区(谭屋小区一至六巷)入选2023年全区“最美街巷”。走在海城区,只见背街小巷路面平整、路灯明亮、环境整洁,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经过背街小巷改造后的谭屋村片区。(资料图)蒋兴媚 摄

与此同时,海城区突出城乡一体发展,高效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5284.83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92个,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打通农业产业灌溉“最后一公里”。实现自然村(屯)全部通硬化路,村内主干道路灯安装率100%,农村道路保洁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村庄环境“脱胎换骨”,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厚植民生沃土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位于北部湾西路与昆明路交界东北角的两栋崭新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地角卫生院的新址。

“以前的地角卫生院环境简陋,医疗设备简单,遇到急危重症病人只能往市级医院送。”地角卫生院院长洪安煜回忆道,2023年12月24日,该院顺利搬迁并投入使用,新院区占地15.36亩,建筑面积8225平方米,建设有门诊综合楼和住院综合楼,设立床位99张,服务人口约13万人。新的地角卫生院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特别是外科技术得到了较大提升,现在可开展痔疮、白内障等手术。

地角卫生院新院区
来源:北海市海城区地角卫生院微信公众号

海城区卫健局副局长、疾控局局长吴冰介绍,1984年,海城区辖区仅有地角卫生院和高德中心卫生院2家医疗机构。当时的医疗设施设备非常简陋,医生们带着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依靠“望闻问切”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今,海城区有乡镇卫生院2个、区级疾控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村卫生室10个。目前,乡镇卫生院100%参与医联体建设,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实现100%覆盖,数字化门诊预防接种建设实现全覆盖,强力打造“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海城区医疗体系喜人的变化是海城区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的生动注脚。

40年来,海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市民罗龙军对海城区教育事业发展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12年,大女儿在海城区二小读书。当时大女儿的班级有55名学生,教室里的课桌椅密密麻麻,前排座位紧靠着讲台,后排倚着后墙。如今,小女儿在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就读,班里只有40名学生,学生在教室里转身行走磕磕绊绊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不仅如此,学校设置的特色课程让小女儿感觉校园生活越来越有趣,增长了见识。

从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到满足“上好学”的期待,海城区一直在努力。近年来,海城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6亿元,用于新建学校、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先后新建海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南珠小学、银河小学、向海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等6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960个;新建和苑幼儿园、海城区第九幼儿园、海城区第十一幼儿园、海城区实验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幸福感。同时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和“联盟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了优质学校领办薄弱学校的以强带弱、区域协同发展的学区架构,呈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海城区第一实验小学全貌。劳文静摄


基本民生保障托稳兜实。海城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困难群众生活底线,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2012年以来,海城区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250元提升到1011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1196元提高到7140元。创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为符合条件的29名脱贫户、监测户发放大病医疗再救助资金26.92万元,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海城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助贫困户195户801人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立广西首家乡村振兴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建设赤西村、军屯村、马栏村3家“扶志家园”,带动残疾群众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旅游+乡村振兴”产业,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赤西村获评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流下村、赤西村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称号。



党建引领共治

打造和谐宜居新家园


“在这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让我们这些‘新北海人’结交到新朋友,为社区和商家点赞。”在茶亭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瑜伽公益课堂的居民曾姨开心地说道。

在社区就有瑜伽公益课堂,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得益于社区“合伙人”。

海城区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推行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发掘吸纳爱心居民、商企、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某瑜伽馆就是社区“合伙人”之一。了解到群众有运动健身的需求,茶亭路社区将健身瑜伽引进社区,每周日开办社区瑜伽公益课堂,为辖区群众提供一个以活动促交友的平台。今年5月份以来,已开办社区瑜伽公益课堂20余节,服务居民400多人次。

茶亭路社区瑜伽公益课堂。东街街道办事处提供


同时,海城区集聚各类优质资源,成立“红邻先锋”“红邻社工”“红邻物业”等“红邻帮衬团”300个,拓展志愿服务力量,提升社区服务与治理效能。

此外,海城区坚持党建为轴、网格为基,将辖区内7个街道51个村(社区)划分为507个网格,推动构建“村(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街巷)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统筹507名全科社工进网格担任网格长,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找得着组织、说得上话、办得了事;聚焦群众所盼、发展所需,以“网格+数字赋能”“网格+乡村振兴”“网格+便民服务”等“网格+”模式,实现党建引领惠民助企,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机制,推广建设“解忧超市”,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访“三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近年来,海城区在各村(社区)建设“解忧超市”41个,解决群众“三事”诉求1.4万余件。

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

来源:茶亭路社区


坐落在体育北路的北部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7平方米,是目前我市面积最大、硬件设施最完备的党群服务中心。

难以想象,20年前,北部湾社区的前身——体育路社区只是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

海城区北部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燕回忆道,2004年,她来到体育路社区工作,当时工作场所只是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只有一个服务窗口,没有群众活动场所。2006年,工作场所升级为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除了日常办公场地外,仅为群众设置了一个活动室。如今的北部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数字阅览室、舞蹈室、棋牌室、书画室、老年大学等18个功能室,深受群众喜爱。党群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群众办理城镇医保、高龄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等87项服务事项,极大方便群众办事。

北部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数字阅览室翟坚求 摄


除了北部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海城区还高标准、全覆盖建设完善服务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0个,构建全方位、广覆盖、有温度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投入300余万元强力打造“红旗小区”41个,延伸党群服务“触角”,推动党的工作融入街巷楼道、党的服务送抵千家万户。

一帧帧生动的城市风景,一张张灿烂的幸福笑脸,处处见证着海城区的华丽蝶变。

40年艰苦奋斗,不忘初心;40年筚路蓝缕,硕果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城区将昂首阔步,奋勇向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以更高水平开放推进更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城新篇章。



END



来源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韩漫婷

校对丨文静

审核丨黄玉春
编制单位丨中共海城区委宣传部


海城发布
发布权威信息,展示城市形象,传递社会正能量,提供便民服务。这里是广西北海市海城区党委政府官方新闻发布平台,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