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文物会跳舞
每一座的博物馆都会变成
一个神奇的剧场
每一件展品
都会演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1月25日晚
以辽阳汉魏壁画为灵感创作的
原创汉舞《壁上风华》
登上辽阳市2025年
迎新春文化艺术展演的舞台
这是辽阳首次
将文物以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现
舞蹈还应用全新的AI技术
打通了时空的限制
让文物与舞蹈梦幻联动
辽阳汉魏壁画墓始于1700年前汉末三国时期,当时诸侯割据,社会动荡。而公孙氏割据下的辽东郡则相对稳定,被称为三国演义之外的“第四国”。这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丧葬之风盛行,公孙氏的子孙在此统治50余年,留下了大量的壁画墓群。20世纪初辽阳汉魏壁画群被发现,这些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是研究汉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可多得的资料,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车马出行图
辽阳汉魏壁画以表现墓主人经历和生活场景为主,内容有门卒门犬、百戏乐舞、车骑仪仗、宴饮庖厨、楼阁宅院、武库仓廪、杂技、斗鸡等。最有名的《车马出行图》车驾随从达百余骑,武士前驱,文吏后拥,主车在其中,组成一幅十分协调的画面。画中武士兜鍪重甲,文吏宽衣博带,骏马驰骋,千姿百态,生动非凡。广佑寺门前的《车马出行》雕塑即源于此。
《壁上风华》创排以辽阳汉魏壁画为题材,力求艺术化再现历史襄平的繁盛,创作团队多次到市博物馆和汉魏壁画馆采风,汲取灵感,还与辽阳史学专家全小红了解汉魏时期的历史文化相关习俗,舞蹈以《车马出行图》为创意源泉,主要还原了宴饮、出行、百戏杂技等场景。舞者以现代人穿越至汉魏时期,音乐和灯光唤醒壁画中的侍女,群歌群舞共襄盛世后一切归于平静,侍女再度还原成壁画,女主角也从时间之河回归现实……这场穿越古今的梦之旅,将人们带到了那个乐舞美学异常繁盛的汉代辽阳。“仿佛汉魏壁画活了过来!”在辽阳市2025年迎新春文化艺术展演的舞台上,年轻的舞蹈演员将“复活”的辽阳汉魏壁画带到了全市人民的面前。以舞成诗,惊艳全场。“ 音乐的加入使舞蹈的表现力更加鲜活,对修袖缭绕,罗袜蹑蹀的动作、步态以及繁简、缓急、动静、抑扬的表现和神态意境的展示都起到了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效果,使歌舞场面时而铿锵激昂,时而婉转悠扬,与歌舞表演完全融为一体。”多次欣赏舞蹈视频的孙志奇夸赞道。作为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文博专家,孙志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辽阳汉魏壁画的研究。据他介绍,汉代歌舞是在先秦乐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音乐和形象动作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辽阳汉画中的舞蹈基本上是以手、袖为主要内容的长袖舞,多为乐工伴奏下的独舞,一般服饰鲜艳,高髻、束腰,甩动长袖,穿行而舞,或仰首张口似在歌唱,基本为室内小规模宴饮歌舞。舞者长袖当风,高下有度,时而疾如旋风,时而缓如白雪,伴着很强的节奏,向观众献出优美的舞姿;或边歌唱,边做动作,是一幅音乐、舞蹈、杂技协调统一的画面;或丝竹相和而歌,金石交响而舞,使汉代乐舞美学得到充分体现。辽阳汉画把汉代戏曲舞蹈中优美的身段、准确的尺度和鲜明的铿锵节奏表现出来,举手投足都应和着节奏,反映出汉代画工对这一动态要领的熟悉和对动作关键瞬间的准确把握,表现得形AAA神兼备,成为独具辽阳地方特色的汉代舞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