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关注】天津津南区:传承民俗之蕴 涵养一方沃土

文摘   2024-11-01 17:26   天津  

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一方风土人情,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万人空巷的葛沽宝辇会,到匠心独具的非遗盛宴,再到稻田间唱响的挠秧号子……越来越多的津南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绽放了新光彩,文旅深度融合成为了“流量密码”,给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新亮色,也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养分和活力。


天津津南区地处九河下梢,沉淀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结晶”,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发展独具特色。多年来,津南区坚持守正创新,倾心倾力“保护好、传承好、合理利用好”非遗资源,在与时俱进中充分挖掘非遗项目的精神价值,让多彩非遗创新融合,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在刚刚结束的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京津冀非遗联展中,天津市级非遗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传承和保护单位“观照轩”带来了最新出品的《绿水同源》茶漏杯,以“瓷”寄情,描绘三地生态共治的生动图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传承百年,始终恪守“传统、传承,创意、创新”的信条,在发展中坚决扛起了“将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融入非遗传承”的职责和使命。一批批主题文创作品经匠人之手问世,一件件富有民俗特色的瓷器来到百姓身边。


“观照轩”紧跟时代,向“新”生长,围绕“茗香—茶器”“治学—文房”等六大系列推出文创产品上万件,并将古法瓷器与津南“三张好牌”、葛沽宝辇会、天津之眼等本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让非遗“活”起来。“观照轩”出品的多款产品先后入围了“津南礼物”“天津礼物”,并入列天津博物馆,成为天津文化代言人。一批“熊猫”“生肖”等主题的文创作品还借助各类展会、外事活动等走向了世界舞台,走向二十余个国家。



非遗传承的未来在孩子和年轻人身上,为更好地传播传统非遗文化,“观照轩”作为天津市首批非遗传承体验基地,与天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密切合作,通过打造教室中的“博物馆”、开设妙趣横生的制瓷课程等方式,送文化进校园;作为津南区中小学生手工实践基地,这里的制瓷研学课堂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满怀新奇和热情探索“瓷”世界,在心中埋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像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一样日渐“火”起来的非遗项目还有不少,他们承载的文化底蕴让城市发展更有灵魂,让百姓生活更有韵味。截至目前,津南区共有9大类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国家和市、区各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其中葛沽宝辇会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位于海河下游以南,是历史悠久的“七十二沽”之一。得益于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和全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独具特色的“中国楹联文化城镇”也开启了新篇。



2018年,在天津市楹联学会的支持下,咸水沽镇以普明南里小区为试点,举办了“昂首进入新时代 共建美丽新首善”中华楹联文化征集大赛,全国各地的楹联爱好者投来800余幅作品。评选组从中筛选出最具时代性的精品佳作,并邀请众多联墨名家,为社区楼门量身定做成楹联艺术品。随后咸水沽镇又相继建成第二个楹联文化社区——普明里家风园,小区里处处可见的楹联文化元素与坐落在普明园的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交相辉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此外,天津市楹联协会与咸水沽镇三度联手,打造天津市第一个双拥楹联文化主题社区,近百副楹联均为国家级著名书法家原创,通过线上征集选取,嵌入小区的花园、围栏、凉亭,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让社区军人感受到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多彩的非遗、大气的楹联都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厚重底蕴,走进千家万户,释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春风细雨,滋润了一方百姓,涵养了一方沃土。


END

来源:新华社

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融媒津南
天津市津南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