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一个原本陌生的词汇逐渐为大众熟知,这就是增塑剂,也叫塑化剂。大量实验表明,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
12月1日,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被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增塑剂超标情况,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甚至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报道中同时提到,大量实验表明,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一类常用的塑料添加剂,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材质的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
关于增塑剂最早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011年台湾的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这一事件使得增塑剂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多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曾对童鞋、儿童玩具、婴幼儿用品等商品的抽查抽检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一大类)不合格”情况尤为多见。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曾在笔袋、橡皮擦、圆规、修正带、平衡车等产品中检测出超标的邻苯二甲酸酯;一些网红玩具由于缺少相应标准与有效监管,同样有增塑剂超标情况出现;PVC保鲜膜等食品包装材料中也会有增塑剂超标的风险。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塑化剂等领域的监管要求基本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但在生产端的执行落地还有待提升,尤其无证经营的小作坊是增塑剂滥用的“重灾区”。
相关专家建议,不要购买材质过于柔软的产品,不建议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和图案过于丰富的产品;尽量在正规商品渠道购买大品牌商品以及接触过相关物品后及时洗手,都能有效减少增塑剂对人体的伤害。
来源 | 大象新闻记者 王智华
监制 | 李金锋 李洁敏
主编 | 狄晓晶 赵东
编辑 | 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