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左公柳》彰显的民族气节与教育意义

文化   2024-11-14 19:02   湖南  

编者按:

三年一届的湖南艺术节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集中展示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复排传统经典剧目、新创小戏小品展演,以及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均由长沙市承办。长沙,作为“文艺湘军”的中坚力量,一直致力推动湖南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展现长沙艺术创作的创新活力。

为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作用,推动文艺创作良性循环,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将聚焦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和首届全国小戏小展演情况,持续推出一系列文艺评论和理论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cssysyjy@163.com)

今天推出的文艺评论,关注的是湖南省湘剧院2024年度重点创作剧目湘剧《左公柳》


《左公柳》彰显的民族气节与教育意义


中华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在众多历史符号中,《左公柳》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一段关于忠诚与信念的传奇。由周亚男出品,剧作家盛和煜编剧,导演艺术家张曼君导演,唱腔设计陈明,音乐设计徐志远,配器、指挥柳俊,舞美设计张滴洋等强强联手打造的湘剧《左公柳》在金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与评委和观众见面。近两小时演出,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又体会到了该剧演出带来的情感共鸣,更为现场年轻观众打开了一扇全面了解左公的艺术窗口。



左公,讲的是清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他的一生是坚持不懈与自强不息的生动诠释,湖南人与新疆的渊源也是从他这开始的。湘剧《左公柳》正是以他在西北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历史事迹为背景,展现了左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是诗人杨昌浚送给左公的诗,诗题为《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如今哈密城内仍可见苍劲的柳树,这些柳树就是当年左公栽种,称之为左公柳。但戏好不好看,能不能牢牢抓住观众,就与戏剧情境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了。剧作家盛和煜巧于构思,精于创造,在他的笔下,以《左公柳》命名的这台剧,融左公抬棺西征,成功收复新疆的感人故事一体,得到了相当深广的艺术再现。从海防塞防之争开始到向洋行借贷500万作为军需,再到抬棺西征,收复新疆,新栽杨柳。不仅拓宽了戏剧创作原理,还丰富了观众对剧场艺术的认知范围以及该剧的内涵表达。更重要的是诠释了“国之疆土,尺寸不可让人,胆敢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左公决心以及他把个人情感置于国家民族的安危之中,传递出的“国安家亦安”,无国便无家的崇高理念。舞台上冲突激励,情节紧凑,以演员精湛出色的表演技巧,以凝重大气优美的舞台效果及震撼人心的民族血气精神,演绎出了一台跌宕起伏,“戏”味十足的《左公柳》,赢得现场观众无数次热烈的掌声,掌声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更代表观众欣赏剧目的水准和对作品,对全体演职人员的赞美与肯定。这样的主题开掘,最大的思想价值是弘扬了左公面对帝国主义外侵刚毅不阿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担当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出色的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对观众而言,该剧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多姿多彩,故事发展波澜壮阔,妙趣横生。无论道白唱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是一台难得的艺术盛宴。整场演出,形象生动,情景逼真,既有大气磅礴的战斗场面,又有细腻柔情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左公铁骨铮铮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剧场内短暂的瞬间,通过艺术家们精心雕琢变为了观众心目中的永恒!左公的刚毅与智慧,湘军的忠诚与勇敢,以及普通百姓的朴实与期待,每一个角色都跃然台上,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左公那个气节不移的年代。这种借古通今的契合,使观众有种无时空隔离的亲近。尤其是剧作中动人心魄,刚柔并济的音乐,带着温度,带着灵魂,润泽着剧里剧外每一个善良的生命。其古朴典雅,时尚元素,两者巧妙融合,听起来大气厚重,婉转清新,如同穿越时空的回声,让人心潮澎湃。值得一提的是以左公扮演者徐军为主的艺术家们,在深入角色表演唱、念、做、打时,他们的外部动作与内心动作高度协调,准确到位。特别是左公扮演者徐军,一招一式,挥洒自如,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尽显大家风范。从第一场戏开始,贯穿全剧,每一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一场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同的惊喜,不仅生动地演绎出了面对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的沉着冷静,又深入揭示了面对满伢子为救人牺牲后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这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达到了表演艺术的上乘境界。加之舞美的匠心设计,创造了剧中所需的多维空间环境,为时空转换,演员塑造人物,烘托情感等增强了舞台感染力。其一屏多用的设计理念更是令人拍手叫绝,貌似涂上了剧中人物的感情色彩,在提升该剧内涵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人物的表演。有句话说得好,“玉可碎不可攻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细心品味《左公柳》,看似大气唯美,其实蕴藏了强大的悲剧精神。回顾这段历史,左公虽得到朝廷肯定,派他收复新疆,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偌大的朝廷国库空虚,满朝文武,尽管人才济济,但真正要上前线指挥打仗却要靠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虽然左公勇敢无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这何尝不是朝廷的悲剧?试想,如果没有左公,没有湘军......试想,如果左公战败,丢失的又起止是新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丢失新疆,古文明的中国也许会因此而蒙上一层阴影。再说,如果连新疆都收不回,还如何谈去压制其它地方的暴乱?所以“抬棺西征”是左公在用死的精神鼓舞士气,获得民心。这种忠诚不屈的力量与精神应该才是《左公柳》要表达的真实内核。这种蕴藏的悲剧精神实则产生的是一种生命的崇高感,也是左公奋力抗争,力挽狂澜所高扬的民族气节。有观众感慨地说:“没有‘霸得蛮、耐得烦、舍得死的左公和湘军,也许就没有今天繁花似锦,高速发展的新疆,只怕今天的我们想去新疆旅游,还得要办个签证才行。”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喜欢张曼君这样的导演,也欣赏过她导演过的好几部力作。如秦腔《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八子参军》《一个人的长征》评剧《红高粱》《母亲》黄梅戏《小乔初嫁》湘剧《李贞回乡》《月亮粑粑》等,每部作品技法流畅,引人入胜。文艺界夸她是获奖专业户,女性导演中的天花板,经她导演的作品几乎每部都是捷报频传,好评如潮,湘剧《左公柳》再一次见证了她的才华和实力。全剧铺排,大气唯美,设计新颖,艺术的将这段历史浓缩成一幅幅生动的舞台画面,直击人心。不管是慈禧“十年不弹左”的口谕,还是左公“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策略或满伢子救人牺牲后的悲伤场景以及与索思诺夫的正面交锋和重头戏“抬棺西征”的战斗场面等,每一场的处理都使左公这个人物形象在守护民族正气,维护国家尊严上既有勇有智,又血肉丰满,从而俘虏了观众的审美之心。还有满伢子唱的“牵羊卖羊,卖到河夹大塘,张叔伯,李叔伯,恭喜老板买羊嗻......”的戏中戏,那种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的戏剧情境,使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清新和来自心底的共鸣。说到这,还得就扮演满伢子的王艳军多说一句,这是个条件不错的演员,好几个大小剧目都有他出色的表现,无论是悲是喜,总能找到自己的个性定位,没有一点牵强与生硬。看他演出,自然轻松。《左公柳》中虽戏份不多,但他扮演满伢子这个人物已被观众认可。由此可见,无论是剧作家还是导演或演员既对舞台招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但又不画地为牢被传统的戏剧程式框死,在守正创新和舞台把控上表现得恰到好处。不可否认的是,导演在二度创作上把对左公的诠释和在如何提升演员表演,挖掘演员潜力及观众审美的技法上让人叹为观止。这不是故意赞美,而是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由衷的钦佩!



戏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缩影,是历史及现实生活经提炼升华后的集中体现。中国戏曲历来是以写“奇”写“事”取胜的。如京剧《曹操与杨修》评剧《红高粱》《母亲》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黄桃书记》《送礼》荆河戏《一杯清茶》祁剧《美丽乡村新行动》湘剧《五级书记》等,“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传奇要传事,这不仅指故事性,还包括戏剧性。《左公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左宗棠英雄的一面,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回望历史,我们不禁感慨,每一位英雄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段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逆境中,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坚持的力量,就能创造出奇迹。就像那些在不毛之地生长的左公柳,它们不仅改变了自然的面貌,更成为了后人心中坚韧不拔的象征。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更需从《左公柳》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左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正义,勇往直前!努力成为有能力,有担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作者简介:高世逢,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戏剧中国”突出贡献者。


来源丨文旅长沙

供稿丨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

编辑丨刘佳

一审丨谭芳  二审丨曹琼

三审丨张涛

文旅长沙
楚汉名城,湖湘文脉,山水洲城,快乐长沙。这里是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传播文化旅游广电资讯,持续发挥 “历史文化名城的推广之窗、长沙文明旅游形象的展示之窗、文化艺术惠民的导引之窗”的积极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