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演艺正风行,长沙如何 “ 沉浸 ” 更能 “ 有戏 ”

文化   2024-11-21 18:04   湖南  

江天暮雪文化园依托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历史精髓,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数字艺术为媒介,呈现了湖湘文化中宋朝的几个片段。


叠影投息、3D技术,橘子洲上、湘江之畔,仿佛飘起了漫天白雪……游人置身其中,仿佛穿越进江天暮雪的宋朝风雅之中。近日,橘子洲·江天暮雪文化园正式对外迎客,网红长沙再添一处沉浸式演艺盛景。


近年来,“沉浸式演艺”成为文旅市场的热词,各地依托本土文化、发掘自身IP,推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的演艺产品新业态。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推出了《恰同学少年》《新刘海砍樵》和天心阁光影公园等精品。看一台剧、观一场秀,成为长沙文旅新动能,沉浸式演艺正在星城大地蓬勃生长。


(刊载于长沙晚报2024年11月20日 第7版)


01

长沙文旅演艺新剧层出


  江天暮雪文化园是长沙沉浸式演艺的新宠。文化园位于橘子洲拱极楼、江神庙区域,分为湖湘风物市集、湖湘美学光影剧场两个组团,依托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历史精髓,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数字艺术为媒介,呈现了湖湘文化中宋朝的几个片段。

  置身园中,你可以“通关”《序·山墙入境》《前庭探秘》《书院思辨》《橘洲夜宴》《乐坊笙歌》五个戏剧微剧场,与苏轼、米芾共饮,体验流觞曲水的浪漫;与朱熹、张栻探寻湖湘理学的智慧;见证秦观与王幼幼悱恻缠绵的爱恋。

  近段时间,长沙市沉浸式演艺新场景、新剧目可谓层出不穷。9月底,中南地区首部全息投影穿越剧《风华·长沙》在长沙市中山路青少年宫登场。该剧集长沙精神、先锋青年、泪目剧情于一体,为观众献上一台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时尚元素的国潮正能量视听盛宴;在坡子街湘江剧场,湘剧《聂小倩》讲述着脍炙人口的“倩女幽魂”故事……

  “如果说之前以单一剧场为空间的沉浸式演艺是1.0版本的话。那么如今,新的沉浸式演艺场景、剧目可以算作是2.0版本了。”业内专家介绍。

  年轻人需要社交和释放的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听戏、拍照,他们更想有互动性沉浸式的表演。像江天暮雪等新项目,已经突破了单一剧目、单一剧场的限制。把“沉浸式”扩展到了整个街区、园区,演艺也不限于某几个演员、NPC,场景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阁,多场演出陪你一起“入戏”。

  “目前我们有四个小剧场,后期还有一个大秀,剧场和大秀其实只是我们园区的一部分。” 运营该项目的华夏芙蓉文旅江天暮雪项目组市场部推广经理郭昕莹表示,江天暮雪整个园区达到3万平方米,运营方更希望通过一器一物、一窗一景、一砖一瓦都借景还境,打造完整的沉浸式园区,让观众在行进中去穿越千年。

  
02

演艺市场“圈粉”年轻人


  如何让一台剧赢得观众?

  “好位置不可或缺。”打造《风华·长沙》的长沙韵动视界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该林表示,他们的项目落户于中山亭,也是希望能吸引到五一商圈的流量。

  纵观长沙的演艺项目,多数知名IP都选择了网红长沙人流最密集的商圈与景区。像五一商圈,就拥有《疯狂星友团》《聂小倩》《开关switch》等剧。在橘子洲也打造了《恰同学少年》、“江天暮雪”等两大IP。

  “橘子洲的自带流量,当然是我们选择在这里上演《恰同学少年》的原因之一。”湖南天择城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树臣介绍,“我们在这里演绎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辈的故事,引入‘恰同学少年’的诗词,无需过多解释,此情此景,加上同名电视剧的普及,观众就知道这个剧场在讲什么。”

  除了位置,好内容更不可缺少。藏于人民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新刘海砍樵》小剧场便有不俗的票房。“‘刘海砍樵’四个字还是比较有记忆点的。”运营该项目的长沙一台好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介绍,“我们运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一些形式,把它做了一些创新的改编。包括环境式剧场、先进的舞台设备、声光电技术、威亚。我们也结合了大家喜欢的一些非遗传承的东西,比如说像我们的一些道具,有湘绣博物馆给我们提供的湘绣,还有竹编等等。”

  据了解,《新刘海砍樵》平时上座率达到了七成,国庆等节假日更是满座。

  无需怀疑,沉浸式演艺主要的受众群体是年轻人。据记者了解,主打“让红色文化‘潮’起来”的《恰同学少年》,买票入场的观众就有七成以上是年轻人,《新刘海砍樵》的主要受众群体也是年轻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也很高,外地年轻游客成为各台剧目的“兵家必争之地”。

  
03
沉浸式演艺方兴未艾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又见平遥》《遇见大庸》《知音号》等经典演出占据了7个。

  观察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旅演艺,除了遵循“当地故事、人生成长、家国情怀、震撼心灵,引起共鸣、主客共享”等原则,不难发现还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是立足真山真水。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从2006年开演至今,已高质量演出50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超过20亿元。在业内看来,《长恨歌》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有真实的历史故事以及流传了千年的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作为蓝本,同时作为真实历史故事的现实发生地,以真山——骊山为背景,真水——华清池温泉水为背景,依山搭景,依水搭台更能让观众共情。

  第二是表现真情真意。“知音号”堪称武汉最会讲故事的船,2023年《知音号》共演出424场,接待游客24.55万人次。导演与表演团队创造了许多故事,无论是卖报女、擦鞋匠、作家还是酒保,无论是漂泊多年盼归的兄弟、失散后又相聚的恋人,还是逃婚去国学成归来的女博士、传承坚守百年老店的主厨,每位演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哪怕他们每次的表演,只有几分钟甚至几个场景,都要有扎实的背景支撑。真挚的人物情感打动观众,让这座漂移的城市记忆博物馆更加鲜活。

  长沙效果较好的沉浸式演艺,也都具有上述特征,但相比《长恨歌》等全国头部IP,长沙的沉浸式演艺尚有一段距离。“长沙的沉浸式演艺项目珠玉不少,但缺少最夺目的‘皇冠上的明珠’。”一位从事沉浸式演艺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长沙较火的沉浸式演艺空间,空间体量都不大,比如《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可容纳约150人,“江天暮雪”能容纳360人左右,《新刘海砍樵》小剧场可容纳138人,与《长恨歌》每一场可以容纳2500名观众相比,存在差距。同时演艺设备也存在短板,2023年7月首演的中国首部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从今年11月起开始休演,原因是需要对剧院内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要到2025年1月30日(正月初二)才能恢复演出。

  

04
呼唤长沙演艺头部IP


  “要带来更好的沉浸式文旅体验,需要让作品创作更加深入和有机地融入当地生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韩生表示,“得IP者得天下”,深耕包括在地人文资源及各种精神产品形成的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岁月沉淀和体验,形成高阶空间,为价值链拓展的长远空间蓄力。

  在韩生看来,长沙城址三千余年未变,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都是题材的“富矿”,本土创作者可以灵活利用、潜心创作,打造出一批叫得响的IP。

  杭州“爆款剧”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由一台好戏的上海公司打造。长沙一台好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表示:“《新龙门客栈》也是陈丽君等演员火了以后,带动的这个剧火。我们要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些东西。长沙的沉浸式演艺需要沉淀下来,要有一些深耕细作的东西,也需要时间来培育。”

  同时,全息投影、水幕投影、VR、AR等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固然可以增强观众的“临场感”,但过于追求技术的酷炫,有时也会喧宾夺主,分散观众对戏剧本身的注意力,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作为网红之城,长沙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平台数据显示,长沙今年国庆旅游人次和消费均居全国第十。如何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沉浸式演艺,让演艺赋能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长沙显然在开启新的探索。长沙博物馆正在推进铙乐演奏团队常态市场化演出,据悉该演出将结合商铙、简牍、汉乐舞、铜官窑陶瓷等长沙历史文化元素,将长沙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铙乐故事讲述好,打造兼具历史文化韵味和现代文旅体验的铙乐演出新场景、新业态,“我们将切实做好场地与场景、资产与资源、参观与参与、感知与认知的转化文章,不断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表示。

  “技术越发展,艺术就越重要,越成为人的基本需要,更加成为人类的精神港湾。在此,传统和经典就更加重要和珍贵,需要我们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承前启后,与时偕行。”韩生说。



来源丨长沙晚报

编辑丨刘佳

一审丨谭芳  二审丨曹琼

三审丨张涛

文旅长沙
楚汉名城,湖湘文脉,山水洲城,快乐长沙。这里是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传播文化旅游广电资讯,持续发挥 “历史文化名城的推广之窗、长沙文明旅游形象的展示之窗、文化艺术惠民的导引之窗”的积极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