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是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文摘   2025-01-03 21:34   安徽  

     





浅喜深爱在这人间烟火里,不动声色地热爱着,波澜不惊的从容着,于岁月的云淡风轻里,经营平凡的幸福,最好的生活,是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题记




很喜欢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倒不是因为先生总能在文中涌现无数让人豁达通透的金句,而是读汪先生的文章,能让人真真切切地在文字里,感受到那些盈满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寻常日子里的平凡的小幸福,四季三餐总能在他笔下,写的有滋有味,有诗意。




例如汪老先生在《故乡的食物》中对“炒米”的描述,读后文中关于炒米的制作和炒米的描述,就会不自禁地想到诸如“小菜园”这样以徽菜系为主的饭店里,常被点的那道鸡汤泡炒米,饭店端上的被炒的焦焦的那种,一粒粒的炒米,颜色发黄,干吃有些硌牙,貌似因为少了汪老笔下装炒米的坛子,所以饭店放在小碗里的炒米,貌似也少了文字里描述的那种香味和焦脆。




所以,有时忽然觉得,喜欢读汪曾琪先生的文章,也不是喜欢文章里面的哪一句话或是哪一段话,而是喜欢他在用文字表达着,最好的生活,是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无论是美食、旅游、写文或思悟,总能将朴素而亲切的烟火气,描述的温暖而不过于炙热,热闹而不过于喧嚣,家常而不过于琐碎,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热爱着,知足着,幸福着。




读汪曾祺先生那篇《端午的鸭蛋》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文字遇见美食,遇见乡愁里的记忆,会有着上善若水般的力量和柔软,它可以在文字干净清晰地表述里,让怀念之情不言而喻,也可以在文字的细腻的描述里,来满足味蕾里的记忆,让乡愁的深情表达的更亲切,更有烟火气。




记得汪先生在文中摘录的那段清代文人袁子才《食单》中关于《腌蛋》的文字:“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这段关于咸鸭蛋的吃法,总会让我想起父母在世,一家人还团团圆圆时过端午的情景:端午节的早晨,母亲将鸭蛋鸡蛋、大蒜、糖包以及经过一夜焖煮好的粽子,摆了满满一桌,挑一颗咸鸭蛋,对着光照一照,哪头有光影,证明哪头就被腌空了,然后就从哪头敲碎,用筷子挖着吃,就着糖包,表明生活有咸(闲)有甜,吃几颗煮熟的大蒜,预示着一年好算气(日子蒸蒸日上),又败毒又有好预头。




那时不懂这就是汪曾祺先生笔下写的人间有味的意境,后来随着父母的故去,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端午节了。很多时候生活的无常,总是在用一种生命的极端,表达着人间其实并没有来日方长的提醒,让那些平时觉得寻常热爱的人和事,在不知不觉中,便渐行渐远了我们、他们曾经奔走在自己热爱里的那种生活。




汪曾祺先生在《慢煮生活》中曾写道:“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平淡质朴,充满烟火气;自由浪漫,追寻诗与远方。慢煮生活,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细数岁月,一手烟火,一手诗意,最好的生活,便是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书于2025年1月3日读书随笔




微笑的蓝百合
用温暖、干净、真诚的文字记录生活,感悟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