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换个脾气,就是换条命

体娱   2024-12-14 12:02   重庆  

网上有个热门问题:“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有哪些?”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越来越平和,脾气越来越小。”


很多人在40岁之前,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会习惯性发火。可过了40岁之后,就会收敛脾气。


这不是因为怂了,而是因为我们渐渐懂得,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气坏身体,得不偿失。


人到40岁之后,换个脾气就是换条命。




前段时间,前同事付总做手术的消息在行业里不胫而走。不过,大家丝毫不觉得意外。


每年体检,医生都会提醒她乳腺有结节,要少生气,可她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


每次开会时,都有下属被她批得抬不起头。


只要她在办公室,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按时下班,不然第二天肯定会被恶语大骂。


哪怕到了凌晨,付总也会在工作群里发消息,只要谁没及时回复,就会被针对。



有次,助理帮她拍视频,她明明自己起晚了,没有记住台词,却气急败坏地指责助理:“你到底怎么回事?就不能用点心吗?”


助理委屈极了,眼圈红通通的。


也因此,凡是能在付总手下工作一年的,都算得上是老员工了。


因为坏脾气,付总在业内口碑一般,得罪了很多人而不自知。


前几年地产行情好,大家会保持表面体面,可随着行业式微,几乎没人愿意跟她共事。


她的身体也因为情绪问题,付出了沉重代价。


今年43岁的她,手术后需要长期吃药。偶尔提起以前的事,她自己也后悔不迭。



脾气差的人,都是“情绪文盲”。


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不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于是很容易被情绪带跑,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发火。


这种行为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正如毕淑敏所写:


我们心灵的一角,悄悄的发酵,膨胀着自己的体积,积攒着自己的压力,在某一个瞬间,就毫不留情地爆发出来。


脾气不好的人,实际是智慧不够。


人在感到愤怒或焦躁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它会让人血糖升高,给健康带来隐患。


一般来说,人的攻击行为最早出现在学前期间。比如孩子会在3-6岁打架,等年龄变大后,攻击行为日益减少。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包容别人的坏脾气,也没有人会一直惯着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你有没有玩过弹力球?


当我们把球抛出去之后,很快就会从地面弹起,恢复原状。


可要是把弹力球换成玻璃球,就会碎落一地。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委屈、愤怒,本质上是心理弹性不够,对外界变化过于敏感。



在《躲在蚊子背后的大象》一书中,读到过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汽修技师斯特凡去开车时,看到有车主倒车时,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新车保险杠。


他愤怒地冲过去,大喊道:“你是不是打算溜走啊?”


对方下车检测了下,没有发现剐蹭痕迹。


可斯特凡还是很生气,大声说:“马上把你的保险公司名称告诉我,否则我就报警!”


“这辆车必须送去修车厂检查,可能有内伤。”


对方驾车离开,斯特凡挥着拳头大喊道:“马上停车!”


直到一周后,他还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不断向周围的人吐槽。


斯特凡之所以大怒,不是因为车本身有问题,而是觉得对方不够尊重自己,所以被激怒。


他在发脾气的过程中,收获了某种甜头,可能是别人的关注,也可能是实际的好处,于是重复这种行为模式。



一个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是过去所有人生阅历的总和。


心理弹性大的人,容错空间大,对别人的失误有接纳能力;


心理弹性小的人,爱斤斤计较,在脑海中反刍每一件小事。


40岁,是一个转折点,既意味着过往经验的沉淀,也是开启新生活的关键时刻。


年轻时任性发脾气,尚可被视作成长的一部分,可要是40岁之后还易怒好冲,便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我们想要变得更强大,就一定要在刻意练习中,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




“他人很好,就是脾气有点坏。”


相信我们肯定都听过这样的评价,可要知道,人的脾气变坏,是很危险的信号。


既是健康掉链子的前兆,也意味着人际关系恶化。


人到中年,怎么让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好呢?这三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第一,改变反馈系统


我们的所有负面情绪,都来源于过往反馈机制。


比如一个人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有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经验,就会自然而然得习得这种能力。


发脾气对他们而言,只是操纵、控制别人的手段。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要是你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倾向,最好改变自己的反馈系统。


比如向信任的朋友或家人求助,让他们分享别人对你的真实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


你也可以假装自己是个旁观者,问问自己拉长到10年后,这件事值不值得大动肝火。


甚至借口打电话或去洗手间,暂时离开事发现场。或者去楼下快走,转移注意力。


不用太久,三五分钟就能改变反馈系统,平复情绪。



第二,记录日常情绪


作家王小波在《似水流年》中写道:


人就是四十岁时最难过。

那时候脑子很清醒,可以发现自己在变老,以后就糊里糊涂,不知老知将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实记录正是抵御情绪失控的利器。


当你状态不好时,不妨立马写下所思所想,尤其是“事件、身体感觉、情绪、想法、行动”这五大要素。


至于记录工具因人而异,越简单越好。你可以选择用纸和笔,也可以选择用手机备忘录或其他软件。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诚实。


有了这些量化记录,就可以把神秘的情绪直观呈现出来。



第三,面部表情假设


人的面部表情,会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当我们做出喜悦的表情时,心情也会不自觉好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刻意练习和快乐相关的表情、动作。


比如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要玩手机,而是对着镜子微笑,多想想美好的瞬间。


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轻轻哼唱一些轻快的音乐。


人到了40岁以后,大多已经成为公司的中高层,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周围人的状态。


通过这么做,生活日常虽然没有改变,但你的心情会变得愉悦起来,这种情绪也会感染身边的人,让家庭和工作氛围越来越好。



美国奥切斯勒诊所做过一项调研,显示负面情绪能直接导致的疾病有几百种。


在调研中,有位校长说自己头晕恶心,可查了好多个指标,都找不到病因。


后来医生跟他聊天时,才发现这位校长给朋友做了担保,结果朋友出了车祸,生意一落千丈,因此校长终日处于焦虑和恐惧状态下。


等朋友把钱还清后,校长什么药都没吃,就恢复健康了。


这种心理病,在生活中很常见。


有时,我们换个行为模式,换个应对策略,某种程度上就是改命。


亚伯拉罕·林肯说:“超过四十岁的人,在自己的脸上一定挂着责任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人,四十岁的我们,不再年轻,也不再有大量试错空间。


把脾气调柔,把音量降低,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

作者 | 林希言,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总裁视野
竭诚为您送上最精彩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