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蒙城博物馆  开启穿越5000年的文化之旅

文摘   2025-02-03 14:49   安徽  
近日
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
以《打卡蒙城博物馆  开启穿越5000年的文化之旅》为题
报道蒙城博物馆
↓↓↓

5000年前的人类部落使用什么样的生活用品?汉字的雏形是什么模样?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带您走进蒙城博物馆,去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亳州市蒙城博物馆 导游 潘晴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亳州市蒙城博物馆,它的建筑造型取自于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是一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记载着5000多年的历史。

走进蒙城博物馆,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展厅。早在1994年,尉迟寺遗址就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亳州市蒙城县文物保护中心 主任 于飞

说起我们的镇馆之宝,不得不提的是我身边这件文物。来,大家请看,它像什么?

亳州市蒙城县文物保护中心 主任 于飞

是不是类似于一枚大炮弹,它可不是炮弹,这是出土于中国原始第一村,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大口陶尊,至今已有4800多年,它的特别之处就是上面刻画着符号,看这里,是不是像汉字的“日”,这个像不像“月”,还有这个像不像“山”,这种抽象的表达和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

展厅内,陈列了数百件陶尊、陶盘、陶罐、陶瓶……其刻纹、样式和功能虽然类似,却又各不相同。这件类似高脚红酒杯的陶器,薄如蝉翼、细纹入里,是原始人类的酒器,把人类酿酒史向前推进了500年;这些陶盘、陶碗,是原始人类的“餐具”。说明那个时候的人类,不仅能吃饱,甚至还学会了荤素搭配。

亳州市蒙城县文物保护中心 主任 于 飞

我们看到的这件文物是我们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整体像一个瓶子,上面是一个鸟,所以我们取名叫鸟形神器,至今这类器物在国内还是独一份。

让文物可知、可感、可见,这个春节假期,蒙城博物馆继续推出“我在博物馆画文物”、“跟着传承人做陶器”等活动。

游客 母静远

给我们的美术绘画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也增强我们青年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亳州市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局长 张峰

我们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通过创新展览展示方式,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感召力。

此文来源:蒙城发布

转载声明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蒙城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及阅读推广,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蒙城县图书馆
推广阅读活动信息,服务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