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持续深化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构建覆盖全省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到教育,要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发展重心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其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川现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2.17万所,在校学生1208.22万人。这样的体量,如何做到“优质”“均衡”齐头并进?代表委员在会场内外讨论热烈。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扩优提质”,不仅涉及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还要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持续深化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
机制如何完善?在成都,主城区强化学区制治理,非主城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结对帮扶,着重改善寄宿制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25年,我们还将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面。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满3岁可即时入园;义务教育阶段,探索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模式,试行中小学K12贯通式培养;高中阶段,实施‘扩容提质’行动和深化综合高中改革。”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教育局局长熊宗辉说。
近年来,各地在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实践中,集团化办学是一条重要路径。如何让更多“挂牌名校”成为“真名校”,为集团办学再添一把“火”?
在省政协委员、自贡市政协副主席陈刚看来,集团化办学要将优质学校的资源和管理经验扩展到更多学校,进而推动教育公平,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建议推广紧密型教育集团,重视城乡领办型教育集团的建立,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孩子。”
此外,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宋远平还谈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省级统筹,“尤其是加强学龄人口变化前瞻性研究,探索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考核指标,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
加快推进数字赋能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省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是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办学差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构建覆盖全省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在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党晓刚看来,信息化确实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家可以享受同样的资源,在教育发达地区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靠拢。”
如何“覆盖全省”?作为四川省首批优质远程直播课堂学校的负责人,省政协委员、成都树德中学党委书记胡霞认为,应系统深度推进四川省的“网链共享计划”,建优“四川云教”平台,“链主学校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做到资源共享、教育共研,建设高品质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与网链成员学校文化互鉴、平等共生,促进高质量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此外,党晓刚还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专门提到“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寄宿制学校,实施民族地区优秀教师精准帮培计划和‘银龄教师’计划”。“这两个措施都直击我们民族地区教育的痛点难点。”党晓刚表示,寄宿制教育能够促使更多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教育,优秀教师精准帮培计划和“银龄教师”计划则能助力民族地区解决师资培养和教师结构性缺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