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卡脖子,中国加速能源转型,一年投资5万亿累计投资39万亿

教育   2024-08-29 16:21   重庆  

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说两个二战的案例,二战德国最缺什么?答案是石油,为此德国研发了煤制油技术,但依然不够,所以后期德国不得不攻打苏联,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抢占石油产区,供应德国的坦克、飞机和汽车。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都因为缺油而烦恼。另一个案例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扩大战线后,日本也缺油,不得不继续南下,一直打到了菲律宾。

这两个案例告诉后人,如果缺石油的国家一旦陷入消耗战,他们很难赢得战争,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能源转型的原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进口主要依靠海运,要走马六甲海峡,因此这条航线被誉为我们的海上生命通道。

美国在这里有驻军,基地由印尼提供,印尼对我国的态度大家清楚,除了印尼外,新加坡、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印度等,都距离这条海上生命通道不远,毕竟这条海运路线太长了,从我国沿海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再到中东。

海军即使再强大,也没办法在这么长的运输线上保护,当年德国不断派出潜艇偷袭英国运输船,差点把英国打趴下,最后是美国出手,才让英国挺了过来。如果将来敌人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怎么办?

我们现在的情况比英国的情况好一点,英国当时什么物资都靠进口,我们其它物资勉强能自足,但石油不行,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能源转型,防止战争来临后因为缺油而输掉战争。

8月29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中国去年在能源转型方面投入了超4.8万亿元,约占全球总投资的28%,过去10年中国累计投资约39万亿元。注意这里的单位是万亿,可想而知我们对能源转型的投入有多大,决心有多坚定。

许多人曾想过,通过缅甸的石油管道进口石油,以及曾经计划的中巴石油管道来绕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我曾中巴石油管道分析过,因为中巴边境海拔高度落差太大,根本不可能建设,所以这里只能靠汽车运输。哪怕将来柬埔寨和泰国修好运河,也没办法解除我们的能源威胁,海上的威胁太大了。

我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通过陆上通道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进口,但谁敢保证到时候他们不坐地起价,谁敢保证他们到时候不会中断出口,只能说这条路比海上安全很多,第二条路就是从源头解决危机,能源转型是最好的方案。只有石油用得少了,我们自己的石油能应对战争时期的威胁,我们的能源威胁才算解除了。

今年,工信部征集新的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建议要求质量在1.09吨到2.51吨之间的车型,WLTC油耗必须控制在每百公里3.3升以内,超过2.51吨的车型,其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4.7升,1.09吨以下的车辆,其百公里油耗更是需要低至2.57升,意味着纯燃油车未来将在中国被禁售,最差也得油电混合,否则仅靠发动机无法做到这样的油耗。

中国汽车消耗的石油量占全国总用油量的约三分之一,而家用车又占大头,所以汽车产业转型决定了中国能源转型是否成功,除了汽车外,我国也在摸索新能源运输船、飞机等,这些全面铺开,我国对石油的消耗就降低了,进口自然就少了。

所以我们才投资几十万亿,打造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来替换一部分石油消耗,这些能源投入高,但后续能持续产出不受威胁。

西方忽悠我们碳中和,看到我们领先他们后悔,但我们却一点不后悔,因为这条路对我们有利,能防止能源卡脖子,能缓解全球气温增高,大家看这几年的平均气温,比以前高了,以重庆为例,2022年夏季平均气温创60年以来最高记录,而今年,又是60年以来第二高记录,高温出现太频繁了,南北极一年的平均气温也在逐渐增加,这样下去对我们不利,对人类不利,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做下去,不仅仅是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威胁,也为了碳中和,为了全球命运共同体,我们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在推动,不仅为了当代人,还为了后代子孙。


史画映
喜欢军事,喜欢历史,精讲战争,喜欢就关注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