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小时候,一进腊月,那股对过年的热切期盼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在小编掰着手指头盼新年的孩童时代,曾有几块城里伙伴送来的香甜粘牙的糖瓜,一直甜在心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农历腊月二十三要祭灶过小年,南方是在腊月二十四,不过不管是哪天,小年到了以后,农历春节就近在眼前了。故此,小年是春节的序曲,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也被称为灶王节。
祭灶源于古人的“拜火”习俗,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又慢慢的延伸含义,变成了“上天言好事”的“考察官”,包含了老百姓对“衣食有余”幸福生活的期盼。“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到腊月二十三晚上,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东乡汉族一般都要给灶神献上糖瓜、水果、面点,而最重要的献祭一只大公鸡,祈愿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那小小的灶台,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对灶王的敬畏,更是对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深深渴望。
自古以来鸡就是勤劳的代表之一,过小年也就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提醒大家不要懒惰,要像鸡一样早早起来奋斗。鸡还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寓意,小年吃鸡也是希望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平安吉祥。
在东乡,鸡的传统吃法比较多,而最具特色要数鸡尾宴(白水鸡)。到东乡族人家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款待客人的饭桌上最后一道菜,必定是鸡肉。东乡族人吃鸡,宰好煮熟后的白水鸡按部位分解成十三块。先把鸡的两只大腿、两个胯子、两块勺勺解下来,再把鸡翅和小腿剁成四块,鸡胸部的岔子肉剁成两块,还剩一块是尾巴骨,亦即鸡尖。在东乡族人看来,鸡肉中最上的就是鸡尖。将剁好的件子按客人的长幼尊卑依次而食后,主人会把鸡尖让给来客中最尊贵的客人品尝。随着时代变化,现在人们通常要将“爪”或“翅”让与他人,或长者、或妇女,或小孩,总有一番尊敬在其中。
一盘白水鸡上桌后,看上去色泽金黄鲜亮、油光酥软、醇香扑鼻,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味道醇厚,鲜嫩爽口。在互相谦让和大快朵颐中,人们沉浸在相聚的温情和享受美食的愉悦中,其乐融融。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每个节日和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不同地方别具一格的年俗共同编织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春节画卷。在东乡各民族深度交融、和谐共处的互嵌式发展过程中,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当传统年俗邂逅这道东乡特色佳肴,就像一场温暖的拥抱,年俗的深厚底蕴融入白水鸡的鲜嫩口感,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都是民族融合的美好见证。
小年吉祥怒放,喜气提前登场。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收拾收拾屋子,好清清爽爽迎接新年新气象。那么,你有没有关于小年的有趣故事呢?快来和小编分享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