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墩,中国古代的一种日常坐具。

百科   2024-10-08 11:54   福建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

坐 墩,又称绣墩、瓷凳、鼓墩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日常坐具。它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坐墩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人常在其上面铺盖锦绣,取“墩”与“凳”谐音之意;也因其形状类似中国的传统乐器大鼓,民间一般习惯称之为鼓墩;还有说法是其瓷质具有清凉的特性,故而又有凉墩的称号。

从造型艺术上看,坐墩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了常见的圆形外,还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坐墩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有五开光、六开光等。不少坐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击鼓钉,既简朴又美观。墩圈雕花精致,或海棠,或竹节,或藤蔓,栩栩如生,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除板外,还有镶嵌彩石硬木、大理石、藤等材质的。

在制作材质方面,坐墩多种多样,包括木、竹、藤、雕漆、瓷等。其中,制作木材非常讲究,常用紫檀、花梨、红木等。明清两代瓷墩的使用极为普遍,有德化、醴陵、景德镇等地的产品。

坐墩使用起来讲究颇多,古人会根据不同季节使用不同质地的坐墩。例如蒲墩保温性能好,越坐越暖,故多在冬季使用;而藤墩透气性能好,散热快,多用于夏季,取其通风凉爽之意。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辅以不同的软垫和刺绣精美花纹的坐套。



在古代,坐墩不仅在室内使用,也常在庭园、室外陈设。它的流行与古人起居方式的改变有关,唐代以后,人们的起居习惯逐渐从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坐墩的样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一些文学作品和绘画中也常常能看到坐墩的身影。例如,在《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清代小说以及诸多古代绘画作品中,古代女子的闺阁常常出现绣墩。它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体现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抹秀色,展示了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坐墩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它不仅可以作为实用的坐具,为生活带来便利,还能起到装饰空间、增添文化氛围的作用。其古雅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式风格或古典风格家居布置中的重要元素,也能与现代简约风格等相互融合,展现出别样的韵味。同时,坐墩也常常被用于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场所,如茶馆、中式餐厅等,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编辑:百木汇  图片来源:互联网  

⬆️点击〔添加二维码〕联系小编:百木君

百木汇
传播红木古典家具文化,分享交流红木家具知识,发布红木家具供求信息,关注红木家具市场动态。红木行业从业者,文玩收藏爱好者,在线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