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和他的山水画理论

文化   2024-10-05 23:21   山东  


郭熙(约1000—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

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


郭熙作品中的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熙宁(1068-1077)年间在国画院学艺,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


这位先人对山水画的创作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在《林泉高致》中,郭熙这样谈山水的理论:“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此番话中的玄妙,可以见得郭熙对山水画中移步换景画法是多么熟烂于心。


其子郭思在回忆父亲郭熙当年作画的场景时说,“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巳营之,又徹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復之,每一图必重复终始。”


“丹青难写是精神,意象惨淡经营中”,一位画家为了完成一幅优秀的画作,往往要经历了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而郭熙的这个过程尤为漫长和富有意义。

郭熙绘画作品赏析:









本文来源于网络



国画天下
宣传国画艺术,传承国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