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电力大模型是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的,面向电力行业的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该模型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做好供电服务提供“超级大脑”。
光明电力大模型总体介绍: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阶形态。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格局深度调整,能源电力行业面临电源结构清洁化、电网形态多元化、负荷特性灵活化等挑战,传统技术难以解决源荷精准预测、复杂系统优化、海量资源互动等行业共性难题,亟需加快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推动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为深入贯彻国家 “人工智能 +” 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场景开放任务、国务院国资委焕新行动和国家能源局专项部署,国家电网公司协同内外部单位,全力构建电力行业大模型,拓展行业应用,打造应用标杆,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光明电力大模型是面向电力行业的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具备电力知识记忆理解、多模态融合分析、业务逻辑推理、基础数值计算、内容辅助生成等能力,可应用于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电力运行态势分析、设备故障诊断评价等业务。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电力专家,不仅服务国家电网公司自身,更是一个服务全行业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共建共享的行业级大模型,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支持行业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快速构建各领域场景和推广应用。
取名 “光明”,体现电力行业光荣使命和电力人的责任担当,寓意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激发电力行业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引领电力行业进入智能化光明未来。光明电力大模型是电力知识最全、参数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的行业大模型,涵盖了电力行业丰富的文本、图像、视频、语音、时序、拓扑等数据,广泛的标准、规程、制度、规范等经验知识;覆盖了亿级到千亿级全系列尺寸;光明是能源领域首个通过中国信通院、电子标准院双权威检测的行业大模型,达到最高等级 “卓越级”。
应用场景落地是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和 “最后一公里”,也是行业大模型发挥作用的关键。国家电网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应用,围绕智能运维、智能客服、智能调度等领域,推广无人机巡检、变电巡视、营销客服等 17 类 300 余个应用场景,年巡检杆塔 500 万基,减少人工登塔 40%,为 11 亿电力客户提供智能化办电服务,智能问答回复率超 90%。为体系化推进建设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坚持需求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开展 “人工智能 +” 顶层设计,形成以光明为核心的 “6541” 总体规划布局。
应用场景方面,立足电网,面向行业,全面覆盖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六大领域,梳理形成 600 余个业务场景,着力打造新能源场站功率智能预测、电力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稳定智能分析等 60 余个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立足行业 “端到端” 视角,串接点状应用,聚焦推进新型配电网智能诊断与规划、电力智能仿真分析与调度运行、配电网源荷预测与智能辅助决策、电力主设备状态评价与智能运维、电力设备检修作业智能管控、电力客户全过程智能服务、供应链全环节智能协同服务、数字化建设智能研发与运维等八大企业级重点应用条线。
技术能力方面,着力提升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具身智能、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等五大能力,全面支撑人工智能应用。
核心要素方面,持续夯实样本、算力、平台、模型 4 个要素。全面打造亿级图像、千万级文本的行业高质量样本库;建设国产智算中心,强化电力云边端协同计算;构建自主可控、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平台;创新智能体为载体,大小模型协同应用模式。
保障体系方面,构建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两级协同运营机制,联合行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互联网头部企业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平台共用、模型共训、能力共建、应用共享,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