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演讲核心摘要:
●我们应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当前一些多、散、乱的行业要加大并购重组力度。
●钢铁行业的“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非常好,如果都能按这个扎实落实,效果一定非常好。
●钢铁、水泥等行业价格弹性很小,而需求是基本一定的,因此,怎么卖(满着卖还是紧着卖)体现经营思想。
图为宋志平(记者顾学超 摄影)
宋志平认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便是过剩。围绕过剩,该怎样去竞争,考验企业智慧。在他看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竞争有好坏之分,良性竞争创造价值,恶性竞争毁灭价值。为此,应提倡良性、有序的竞争,反对恶性、无序的竞争。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宋志平以相关行业从新兴产业“卷”成全行业亏损的例子表明,赔本赚吆喝的生意不能做,克服“内卷”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那么,怎么克服“内卷”?宋志平提出五方面思路。
思路一:加强政策引导,供需双向发力
产业政策应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限制同质化新增产能。“在中国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阶段,钢铁、水泥等销量都见顶之后,就不应再去新增产能,这也是开展联合重组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开展联合重组须先关上新增的大门。同时,重组之后还要恢复价格,否则这样的重组没有意义。”宋志平说。二是从需求侧加大对富余产能的消纳力度。即千方百计拉动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建材行业如何减产量?宋志平分享道,水泥行业前几年推出了错峰生产,“错峰”其实就是停产,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生产。“有人说没有发挥出全部效益,但这是解决难题的可行办法。经过错峰生产,水泥行业利润最高达到1800亿元(2020年)。钢铁行业的‘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非常好,如果都能按这个扎实落实,效果一定非常好。”宋志平表示。
日本水泥产能从过去的1.2亿吨降到4000多万吨,是如何做到的?这主要得益于日本通产省的产业政策。日本通产省先是要求23家水泥公司成立5个联合销售公司,代理销售,减少恶性压价;后又合并成3个大型水泥公司,目的就是减量,各家按比例锯窑,直到实现产销平衡。
“大家要认识到,建工厂、收工厂、拆工厂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一定要想明白这个事儿。”宋志平表示。
思路二:加快并购重组,抓住两大关键
宋志平表示,企业发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生式发展,即通过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滚雪球”做大;还有一种是并购重组式发展,美国的大企业基本都是通过并购重组而形成。我们应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当前一些多、散、乱的行业要加大并购重组力度。
宋志平认为,重组也是为减产能、减产量创造条件。中国建材集团过去曾重组整合上千家水泥企业,使水泥行业集中度CR10从12%提高到70%。“集中度提升不代表市场价格就会自然上来,也不必然能解决‘内卷’问题,但一定能够提高产业协同的能力,这是很多工作开展的前提。”宋志平强调,集中度提升后,也还要通过错峰生产、节能限产、以销定产等方式协同并进。
“钢铁行业近几年的重组整合都非常有意义,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重组力度。”宋志平表示,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并购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我国有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90多万亿元,如果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方式展开并购,将实现对传统的、规模小的企业的改造提升,引入新质生产力等创新资源。与此同时,并购重组也是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一种途径,相关私募基金也可以从创新型企业退出。
宋志平总结道,并购重组有四大好处,一是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二是有利于传统上市公司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三是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及私募基金等投资者的募投管退良性循环起来;四是有利于克服“内卷”,提升行业集中度。“并购重组对企业发展有优势,但也是比较难的经营艺术。因此,要抓住两个关键点,第一,重组必须服从战略,要有明显效益;第二,要重视重组之后的整合,包括业务整合、机构整合、市场整合、管理整合、文化整合。”宋志平强调。
思路三:强化行业自律,不打价格战
宋志平强调,第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我国行业协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职能,真正具备行业自律、反对倾销等功能;企业应进一步明晰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
第二,大企业要带头维护价格,不打价格战;小企业不能搞“破坏”。白酒行业开展竞合,茅台和五粮液这两家企业起了带头作用。
赫尔曼·西蒙先生在《定价制胜》一书中提出,一个产品如果减量20%,企业利润会下降15%,而如果降价10%,企业利润则减少50%。定价对利润的影响是10倍数的关系,而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6倍数的关系,销量对利润的影响是4倍数的关系。因此,价格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认真对待,合理定价。稻盛和夫在《经营12条》一书中提出,定价即经营,定价定生死,定价要由经营领导定而不是让销售人员定。
宋志平表示:“大家熟知的定价理念是‘量本利’,它在短缺经济的时候有效,只要多销就能够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而取得利润。而当下,我们主张‘价本利’——稳价、保量、降本。保量,适当减点量都可以,维护区域市场供需平衡。”
“钢铁、水泥等行业价格弹性很小,而需求是基本一定的,因此,怎么卖(满着卖还是紧着卖)体现经营思想。”宋志平强调。
思路四:深耕细分市场,从红海走向蓝海
“一个市场中哪种产品赚钱,大家往往一哄而上,大路货竞争激烈,通常会走低成本路线。但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规模,企业就要改变竞争思路,在高端化、差异化、细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尤其是大力研发和生产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高附加值产品,进行特色经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摆脱红海进入蓝海。”宋志平表示。
他举例道,在玻璃行业里,福耀玻璃主要做汽车玻璃,其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在全球超30%、在中国超60%,2023年利润有56亿元,做成了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市场细分很重要,细分之后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价格,才能赚钱。不仅大公司需要做细分,中小微企业的出路更在于深耕细分市场。”宋志平表示。
思路五:坚定走出去,促进双循环
“当前,企业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行业‘内卷’的压力,有人讲‘不出海就出局’。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要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这一轮出海,我们是带着资本、技术、装备、品牌、管理等优势走出去的。”宋志平表示,可以说,中国正处在从“中国造、卖全球”到“全球造、卖全球”的进程中。
宋志平强调,这一轮出海要研究和注意几方面问题。一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稳健出海,要调研在先、投资在后。二要处理好双循环,重视主机出海带动国内中间品出口的模式。三要抱团出海,大企业带小企业,主机厂带配套厂,通过工业园模式为中国企业出海创造条件。四要因地制宜地走出去。五要注重融入当地社会,坚持“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当地人民做好事”原则。六要防范风险,“出门在外,要多长几双眼睛,多长几个心眼,以人身财产安全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