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丨成都市郫都区青年志愿服务联盟召开座谈会

民生   2024-09-30 21:38   四川  



    前期,成都市郫都区青年志愿服务联盟已正式成立,9月29日,来自郫都区属地高校及街道(镇)的代表同志们齐聚一堂,召开成都市郫都区青年志愿服务联盟座谈会,就大学生进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交流和谋划。

    自青年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以来,高校与村、社区之间的深度合作犹如纽带般紧密相连,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实践与公益项目画卷。座谈会上展示了西南交大、电子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们与安德街道、安靖街道、犀浦街道、红光街道等10个街道(镇)140余个村社区结对开展的“童心砼行”社区治理活动、环境保护、入户安全排查、两癌筛查等133个志愿服务活动项目。

    结对项目中,有的青年志愿者们利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有的则结合专业实验技能,为社区环境改善、科技创新项目贡献智慧;还有的则深入基层,参与乡村振兴、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用爱心和行动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活动不仅让青年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为郫都区的社会治理和文明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

    西南交通大学团委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展示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并表示:“作为高校团委,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将志愿服务精神深植于青年学子心中。通过与郫都区各街道的深度合作,我们将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成都工业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工业学院已与郫筒街道22个村社区、三道堰镇10个村社区结对。成都工业学院将通过年度校级立项的方式,让“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项目化。”其他高校代表也纷纷响应,承诺将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郫筒街道团委负责人在发言中提到:“通过了解高校的资源与优势情况,再由社区提供服务阵地,根据居民需求并结合高校志愿服务队的优势,指导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具体的志愿服务。充分利用“青聚锦官城”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高校与社区结对,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为社区注入新动能与新活力。”犀浦街道思源社区团委代表提到:“依托社区劳动实践科普基地,我们构建了校、社、企合作平台,携手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发展。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维护、科普教育等系列活动,多元主体共力,逐步升级打造基地。同时,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鼓励青年志愿者们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有力促进了社区与周边企业、高校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团区委书记李洋对大家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高校、街道(镇)要把宣传和组织动员工作深入到学院(系)和村(社区),切实把广大基层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避免上热下冷、空中楼阁。二是要打开思路,打造特色项目。结合大学生专业优势和基层区域特色,打造贴合实际、贴近需求的特色项目;打破时限限制,不拘泥于假期,做到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三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完善高校联席会抓总,志愿服务联盟推进机制;坚持“联盟抓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抓院(系)志愿服务队”分级管理制度,把管理、推动工作落实到最小单元;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做好结对共建。四是要创先争优、双向促进。要把推动志愿服务与学生成长需求结合起来,落实时长记录、项目评比等机制,切实把志愿服务做成社区(村)需要的“民生工程”和大学生心之所向的“民心工程”。团区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辖区高校与街道的深度融合,为青年志愿者们提供广阔的舞台,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下一步,团区委将继续与高校学院团委、村(社区)团组织携手并进,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让志愿服务在郫都区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科创高地 锦绣郫都’的美好愿景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微信公众号 | 青春郫都

新浪微博|@青春郫都


青春郫都
传递青春正能量,开启沟通新平台。在这里,您将收到新鲜有趣的生活资讯,看到优美可读的青春散文,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服务。青年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我是“青春郫都”,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