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九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革让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体现了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的科学态度。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提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论断,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我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寄予殷切期望。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举措,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所作的部署安排,既有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又有根据实践需要新提出的改革举措,使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完善。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这是它的共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遵循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前提下,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统一模板、标准答案,必须立足实际、科学施策。我们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智慧,也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才能找到各个领域通往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赛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不论是“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还是“从1到N”的创新发展,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配合打通堵点卡点。要通过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强大的“动力源”在于人、“点火系”也在于人。省委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系统安排,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个“第一”统筹推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将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集成效果和倍增效应。
来源:《黑龙江日报》(2024年8月11日第01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监狱
(公众号:hljshebjy)
我们是一支有信仰、有力量的队伍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