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6
哥伦比亚时间10月21-24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简称卫星中心)在COP16会场参加多场边会活动并作主题报告,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介绍了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卫星-无人机-塔基-移动巡护-地基”五基协同的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技术以及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等系列成果,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在21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的“可持续供应链助力昆蒙框架实施”主题边会上,高吉喜首席科学家受邀作主旨发言,介绍了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及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昆蒙框架”相关目标的作用。
在22日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主办的“全社会的方法加速框架执行:OECMs与社区合作行动助力3030目标实现”主题边会上,高吉喜首席科学家受邀作“生态保护红线模式与制度”主旨报告,介绍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定义、划定技术方法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23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实践”主题边会上,张建辉副主任受邀作主旨报告,指出在中国建设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平台在支持和服务生物多样性治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良好成效,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平台开展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从而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23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以全政府全社会方法推动《昆蒙框架》目标实现的中国实践”主题边会上,高吉喜首席科学家受邀作主旨报告,总结了当前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分享“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及在中国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成效。
在24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的“与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工商业解决方案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中国典型案例宣介会”主题边会上,高吉喜首席科学家受邀作主旨发言,介绍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划定技术和监管制度,并指出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格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希望通过各方的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讨并推动可落地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商业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在COP16大会的系列边会交流活动,卫星中心向参会的世界各地生物多样性机构和代表宣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评估方面的系列成果,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下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尤其是推动遥感在“昆蒙框架”监测框架的应用和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