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政务   2024-10-10 14:44   黑龙江  

岭东区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首席记者 杨军

  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城区路网提升、街区亮化改造、小区整洁行动……一项项民生福祉,让岭东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岭东,因煤而建、缘煤而兴、依矿设区,是双鸭山市和双鸭山矿务局的发祥地。进入新世纪以来,岭东区借助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的政策,辖区居民陆续搬迁上楼,告别几十年的平房区生活。但由于老工矿区基础设施陈旧、沉棚改造小区建设标准较低等原因导致城区“行路难”“用电难”“活动难”“养老难”等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反应十分强烈。

  把“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岭东区深植为民情怀,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精准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积极畅通民生诉求渠道,发挥“云上岭东”APP民情速递作用,定期召集居民代表座谈会和社区工作者座谈会,第一时间将群众声音传递给党和政府,从而构建起一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情民意收集与反馈体系,真正实现了“群众有需求即能发声、有发声即有人响应、有响应即有实质解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打通“最后一米”——百姓出行更便捷

  岭东是典型的东北老工矿区,城区基础设施陈旧,路网建设标准较低,“行路难”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反应强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岭东区紧盯群众反应强烈的“行路难”问题,全力实施了城区路网提升工程,“行路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道路硬化,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时代公路和选南路作为连接西山街道办事处辖区企业、居民与外部的唯一通道,路面一直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是这两条道路的真实写照。区里多方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了两条道路共3.7公里的道路硬化改造。整体工程预计十月份竣工通车,通车后将彻底解决西山街道办事处企业和居民出行难题。

  路网升级,提升城区承载能力。针对部分道路路面碎裂变形影响了车辆和居民出行的情况,积极向上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对蓝天路、北翼路、惠民大街、滨水道、兴东大道等道路改造,彻底解决了道路碎裂、坑洼积水等现象,目前这五条道路已完成改造全线通车。随着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的陆续竣工,岭东片区两纵七横、岭西片区两主四次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全区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将大幅改善。

  打破瓶颈,保障交通便捷顺畅。在加强基础路网建设的同时,时刻关注群众所思所盼,全力打通制约百姓出行的小区间和小区内部的“断头路”。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区住建部门及时拆除了吉庆北街与惠安小区之间的围挡,保障居民出行畅通。因没有道路相连,青山小区四期居民到主城区及公交车站需绕行十多分钟。为缩短居民出行时间,区政府自筹资金14万元,修建一条长50米宽3米的人行步梯,并在步梯两侧安装了白钢护栏,步梯表面铺设了防滑材料,确保居民在雨雪天气也能安全通行。

  启动“亮心工程”——点亮群众回家路

  岭东各居民小区都是沉治、棚改政策性安置小区,亮化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居民出行不便,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为此岭东区启动“亮心工程”,彻底解决居民群众“摸黑”出行的问题。

  庭院路灯安装,解决群众“门前黑”。为解决居民楼前无照明设施的问题,启动小区内部庭院灯安装工程。为确保庭院灯安装科学合理和美观实用,区住建部门实地勘查每个小区、每栋居民楼、每个单元,听取居民对安装庭院灯的意见和建议,经多次测算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安装670盏庭院灯。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投资120万元庭院灯安装工程已于8月份完工投入使用。

  路网亮化提升,照亮群众“出行路”。针对没有路灯、有而不亮、亮而不明等问题,组织人员对全网路网的照明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先后完成滨水大道、为民路、爱民路路灯及电缆的维修更换,更换了惠民大街灯,对富民路、安民路等城区主要道路线路和路灯进行了维修,共投入资金100万元,维修路灯300余盏,更换电缆线16000延长米,从而实现了主城区亮化全覆盖。

  东湖光影工程,描绘“醉美岭东”。在解决完有的问题后,我们又根据群众的反馈,对东湖广场、滨水长廊、亲水平台等游客密集场所的亮化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在东湖西侧安装150盏射树灯,在冬泳基地和滨水长廊安装49台套的光束灯和激光灯,新增一系列光影互动装置,打造“山水光影”结合的东湖美景。我们还对东湖景区接待对面原光明化工厂的墙体进行亮化改造,安装五彩光照灯110盏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改造后命名为“东湖光影驿站”,每天傍晚参观游玩的居民络绎不绝,成为双鸭山新的旅游打卡地。

  “5分钟文体圈”——让幸福触手可及

  岭东区紧盯群众所想所需,“软硬兼施”“双管齐下”,致力于“5分钟文体圈”的打造,力求“圈”出百姓幸福感。

  完善阵地建设,夯实文体设施“硬基础”。重新布局全区休闲活动场所阵地,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实现一社区一广场、一社区一团体、一社区一主题的目标。积极筹集资金新建东明广场,修缮东湖、惠安、惠民、文明广场,先后在广场和小区内安装健身器材20套,休闲座椅500余个,并为双拥广场和禁毒广场配备健身活动音箱、高杆灯、电子大屏幕等设备设施,打造惠民大街休闲娱乐长廊,方便百姓开展活动。为解决人员活动密集场所的如厕问题,新建户外卫生间2个,延长了5个社区公共卫生间的开放时间。为青山林场社区、二站社区、安邦河社区修建了室内活动室,免费开放3300平方米市民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工人文化宫,基本满足了群众对休闲文化场所需求。

  搭建活动平台,压实文体服务“覆盖面”。五月份以来,依托岭东大集,每周日举办一场群众文体活动,目前已举办活动15场,参与人数过万人,观看群众20余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以“7.16”毛主席畅游长江纪念日为节点,成功举办十二届消夏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徒步大会、文艺展演、泼水节、“景秀山水”灯光秀、消夏啤酒节、马戏团展演等系列活动,全天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约30余万人次。同时还充分利用双拥广场和禁毒广场的室外大屏幕,每周日晚18时放映爱国主义电影,在炎炎夏日里为广大群众送来了文化和视觉上的盛宴。

  打造文艺队伍,充实文体领域“软实力”。政府投入资金充实其音响设备、活动道具等基础设施,使各艺术团逐渐发展壮大,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全区现有1个文化馆、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个文化广场,有舞蹈队、秧歌队、器乐队、健身队、大鼓队、模特队等8支艺术团队近500名骨干人员,带动了全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而今,漫步于岭东街巷阡陌,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聚落拓展居民阅读空间,青少年活动中心、篮球场等体育场所方便群众随时健身。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5分钟,就能够进入文化馆、健身广场等公共文体空间,也能欣赏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和广场上放映的大片电影。“5分钟文体圈”实现了文体设施通街达巷,文艺演出走遍千家万户,已悄然改变了岭东居民的休闲娱乐模式。

  “共享养老”——撑起最美“夕阳红”

  针对老龄化严重,“养老难”突出的问题,岭东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共享养老”模式,努力解决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日常照料、“三餐”冷暖、休闲娱乐等问题,让辖区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坚持医养结合,优化养老服务水平。探索“医疗+养老”新型养老模式,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实施公立养老机构改造工程,成立了全市首家由公立医院主办的岭东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并筹集资金506万元对养老护理中心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为有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训练、营养膳食、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全方位养老服务。通过医养结合、智慧赋能、按需服务,实现了康养结合、医养结合“两结合”,生活化照护服务、人性化养老服务“两服务”,让医养结合服务从有到优,实现了“有病治病、没病颐养”,使老年人多样化多层级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针对居住在社区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在配强为老“生活、公共、文体”设施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提升老年人日常服务水平,构建起多方位、全覆盖、高品质的老年保障体系,进一步传递社区关爱,实现老年人“居住、户外、人文”环境的全面提升。在社区建设了“助老餐厅”,提供品类达46种的早午两餐,根据个体类别确定无偿、低偿及有偿三种收费方式,并安装身份识别系统,建立老年群体信息库,确保老年人优惠便利应享尽享,共有1400余名老人享受助餐服务。宏强村建立了“孝善食堂”,通过“党支部出一点、党员捐一点、村民交一点”的方式解决费用问题,老人每人每月仅需交100元即可在食堂用餐,目前已有20名老年人在“孝善食堂”帮助下解决了“吃饭难”问题。为丰富社区老人文艺活动,各社区均开设文化活动和养老服务场所,活动室集日间照料、棋牌娱乐、观影、健身等服务功能为一体,老年文化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各社区还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让他们从“牌场”走向“广场”,从“参观”走向“参与”。

  聚焦特殊人群,使居家老人老有所依。针对居家老人中行动不便的老人,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发挥网格员、社工站、社区志愿者作用,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助医、助餐、助洁等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解决居家老人“吃饭难”问题,定期为170名独居老人提供“送餐入户”助餐服务。根据居家老年家庭需求为其配置安装老年人可穿戴监护器、燃气或水浸报警器、居家呼叫器等适老化设备,目前已完成30户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努力做到“一户一策”,为居家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为他们营造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

  一件件利民实事的办成,一件件民生工程的落成,为岭东区群众带来了“稳稳的幸福”。这源于岭东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围绕着居民的所需所盼,始终将百姓的每一个问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王不也

审核:关   英

监制:王春颖

双鸭山发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23120190005; 新闻、政务、便民信息发布 举报热线:0469--4223403; 举报电子邮箱:13946696808@163.com;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文广大厦七八楼双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