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翡丽240系列机芯在钟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回顾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石英手表事件”。这一时期,石英表的崛起被视为一场“革命”,凭借高精度和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它的出现颠覆了世界对钟表的固有理念;但对于传统瑞士机械表而言,却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瑞士制表业摇摇欲坠的时候,很多品牌站出来拯救机械表。几乎以螳臂当车的姿态,与潮流逆行。
百达翡丽:恒久价值与优质传承
1976年,百达翡丽提出了一项大胆计划:研发一种新型机芯,旨在超越当时的石英机芯。这一机芯的设计不再专注于走时精度或低价,而是在美观、可靠性、耐用性、内在价值和优雅等多个方面力求完美。由此诞生的便是240型机芯。
240型机芯的“职业生涯”始于1977年,首度应用于超薄的Ref.3738 Golden Ellipse,其小型偏心自动陀深嵌于夹板平面。百达翡丽的技术团队意识到,小型自动陀无法与大型自动陀相比,因此选择将偏心自动陀增至22K金,并采用单向上弦设计,减少摩擦的损耗。相较于传统4赫兹(28800vph)机芯,3赫兹(21600vph)的频率使能耗降低超过20%。机芯厚度仅为2.53毫米,远薄于劳力士3135的6毫米,两枚240叠加后仍然比3135薄。
1985年,百达翡丽在240机芯的基础上开发出240Q,具备指针式星期、日期、月份、闰年、月相及昼/夜显示功能,并首次应用于传奇万年历腕表Ref.3940(Q代表万年历)。
随着时间的推移,240系列机芯不断衍生出优雅的后续产品。1994年,240 PS机芯首次亮相于Ref.5015,宣称拥有最精准的月龄指示结构,月相盘齿牙数为135,每122年45日才会累积一天的误差。此外,盘面左上方设有动力储存显示装置,左下方为月相显示,5点钟位置为小秒针显示(PS代表小秒针)。
同年,百达翡丽推出240 PS IRM C LU机芯,随后被应用于Ref.5055(1997年至2004年生产)和Ref.5057R-001。这一机芯也成为如今鹦鹉螺5712和5724的核心动力。
其后,240系列机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包括2000年的世界时间腕表Ref.5110(240 HU机芯)、2002年的Ref.5102(240 LU CL C机芯)、2005年的复杂款鹦鹉螺Ref.3712(240 PS IRM C LU机芯)以及2012年的Ladies First万年历Ref.7140。这些腕表展现了240机芯的多功能性和卓越可靠性。
至此,240系列机芯所有参数总结成图,大家可以自行取用:
从百达翡丽240系列机芯的参数图中,可以看到部分表款与机芯宝石数被特别标注。实际上,这些被标记的表款在二级市场上是拼装表的高危款式,经常遭到更换或拼装。接下来,我们将展示几起真实案例,并从机芯、市场等方面探讨为什么这些表款更容易出现拼装现象。
在百达翡丽众多表款中,使用5015J或5054R替换5712机芯的案例尤为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5054R和5712这两款腕表都搭载了百达翡丽240 PS IRM C LU机芯。该机芯均搭载小秒针(PS)、动力储存显示(IRM)、月相显示(LU)以及日期显示功能(C)。虽然这些表款的外观设计和市场定位有所不同——5015J(更换小组件后)和5054R为正装表,5712为运动款鹦鹉螺——但由于它们的机芯结构、功能模块、钻数和尺寸完全一致,拼装操作几乎难以通过肉眼识别。
造成拼装现象频发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正装款和运动款在二手市场中的需求差异。相比于较为冷门的正装表5015J和5054R,5712作为运动款鹦鹉螺系列,其市场需求极高,尤其是在国内备受追捧。两者的价格差距可高达60万人民币左右,这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通过将低价正装表款的机芯移植到5712的表壳中,可以轻松获取巨额差价。
除直接使用相同钻数、功能和尺寸的机芯进行拼装外,还存在利用240基础机芯改制的情况。例如,在240基础机芯的正面叠加对应表款的国产模块,伪造功能。甚至,会通过更换机芯背面夹板来隐藏差异。然而,更换夹板的成本较高,在二级市场上并不常见。
在分辨百达翡丽手表真伪时,机芯夹板上的宝石数是一个快速的辅助鉴定点。例如,240基础机芯使用27颗宝石,而5712的240 PS IRM C LU机芯则配备29颗宝石。如果在购买5712时发现其机芯仅有27钻,从专业鉴定的角度可以直接判定为仿品或拼装表。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百达翡丽表款,无论其市场价值多高。
总结而言,百达翡丽240系列机芯因其模块化设计和各表款之间的高度相似性,成为二级市场上拼装现象的高发领域。为避免因拼装或仿品带来的经济损失,建议在购买这些热门表款,尤其是通过非官方渠道购买二手表时,寻求百达翡丽官方店或专业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技术支持,确保腕表的真实性与机芯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