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即可订阅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谨在此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这变化听上去宏观,实际影响了每一个普通人。我六十年代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的一个县城,在我上大学前,我的生活范围是县城周围三十里。那时的贵州,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中国古代诗人的浪漫,却是我眼中“云山阻隔行路难”的感叹。小时候除了逢年过节,家里是万万吃不上肉的。成为外交官?那是我一个山区农村娃做梦都梦不到的事情。
一个普通人的变化,折射出一个国家翻天覆地的伟大跃迁。75年来,中国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200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多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飞跃。75年来,中国发展成果更好共享,绝对贫困全面消除,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迈上全面小康新台阶。每一分钟,“复兴号”动车前进5833米,18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超过25万份快递穿梭在全国各地。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保持长期向好势头,多年来始终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数人反复追问,中国发展奇迹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归根结底,源于一条正确的道路。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一个真理愈发清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全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发展之路选对了,不怕山高水远;相处之道正确了,不怕波澜起伏。中美建交45年从不缺需要闯过的隘口,但中美关关难过关关过,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言,两国关系走到过山穷水尽,但总能柳暗花明。双方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找到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2018年11月顶着漫天大雪从温暖的非洲大陆来到纽约赴任,一晃已近六年。期间我遍访领区10州,走过大小郡市不下百座。无论是在如同隔世的纽约剧场中欣赏名剧,还是在“疯狂三月”时的俄州体育场内聆听喝彩,抑或是在麻州的科创企业里体验未来,过往的每个瞬间都令人印象深刻。但若论我最留恋的,还是一段段生动鲜活的中美友好故事和一个个可敬可爱的中美各界朋友。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中美友好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概念口号,而是具体可感的“双向奔赴”。这种“双向奔赴”犹如弹簧,越遇到压力挑战,越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战争的硝烟已散,但不要忘了,飞虎队故事里有中美军民团结奋战、共卫正义的动人记忆。疫情的阴霾虽远,但不要忘了,一批批紧急驰援的防疫物资里是两国企业、人民雪中送炭、感同身受的守望相助。
我清楚地记得,佛蒙特的农场主曾向我憧憬枫糖销往中国的前景,新泽西的音乐家曾与我分享对中国民乐的青睐,缅因的大学生曾同我讲述学习中文的轶事,宾州的爱花人曾邀我合影大赞中式园林的精巧。此时此刻,有一些美国年轻人正收拾行囊,带着满心好奇和期待,即将踏上赴华访学的旅程。有一些中国年轻人正刻苦练习,模仿着NBA球星的投篮和运球,在村BA赛场上延续着自己的篮球梦想。类似的回忆太多太多,它们是我的喜悦,也是我的牵挂,是我过去近6年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我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希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每当我走在布鲁克林大桥,我总会下意识远眺中国的方向。虽然看不到大洋彼岸的祖国,但我发现无论近处水面的风浪多大,遥远的海平面总是安宁平静,正所谓“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社会制度迥异、发展阶段不同的世界两大经济体的相处之道,需要智慧,亦需格局,需要远见,亦需担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外交人员是有任期的,但中美关系应“只争朝夕”,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鼎力支持,我愿借用《流浪地球》的一句台词作为结语: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