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韩旭
来源 |中学生听书
“长时间卧床玩手机,缺少运动,再加上水分摄入量少,极有可能是导致小宇脑梗死的病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
目前全球超80%青少年运动不足,对青少年健康十分不利。
孩子的人生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若无健康兜底,所有的优秀和成就都会付之东流。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都不会让孩子输在健康的起跑线上。
未来走的最稳最远的,一定是那些坚持运动的孩子。
01
《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
美国芝加哥一所高中实施过一项“零时体育计划”(一种通过运动提高学生意识状态,为一天学习做好准备的新型体育课。该课程因其被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而得名)。
这个计划要求学生们提前到达学校后去跑步和运动。
起初,家长们一致反对,认为早起运动会耽误时间,浪费精力,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然而结论却恰恰相反,到上半学期结束时,参与该计划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反而提高了17%。
运动,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强健肌肉、促进心肺功能,还能锻炼大脑,加强孩子专注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正如脑科学家洪兰所说:
“运动会促进孩子大脑神经元连接,连接越多就越聪明。”
爱运动的孩子,身体更健康;爱运动的孩子,大脑更聪明。
新闻媒体在采访历年高考状元时,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点惊人地相似:95%以上学霸都热爱体育运动。
2019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以730分突破广西状元纪录,平时他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
2020年武汉理科状元唐楚玥,她的爷爷是体育老师,常常带着小楚玥打球、游泳,让她爱上了体育锻炼,连续两年参加学校运动会200米跑均获得年级第二名;
2021年武汉高考黑马屈安琪,从小爱好体育,乒乓球还在区里拿过冠军,体质非常好,上学期间很少生病。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学霸往往都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现实并非如此,他们的体育兴趣比普通学生还浓厚,这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更出色的秘诀之一。
学习不仅拼脑力,还拼体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栋高楼,健康就是最好的地基,运动则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
健康的身体, 能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不会因为三天两头生病去医院而耽误学习,落下功课,跟不上学习进度;
强健的体魄,能让孩子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支撑下来,他们不会因为学习强度大就选择退步、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奋勇拼搏。
运动,是孩子健康的最佳“搭档”;运动,是孩子大脑最有效的“健脑药”;运动,是孩子优秀的“助推器”。
02
我国患抑郁症人数有9500万,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每次置身篮球场,我都能忘却爸妈离婚那晚大打出手的残忍画面,使我不再忧虑和畏惧前方的路。 感谢篮球这项运动,让我卸下父母离婚的枷锁,现在我觉得自己可以允许一切不好的事情发生,大不了,多投几个篮呗。”
“好的情绪可以使一个人跑得更快,而坏的情绪则会拖累他。”
03
运动,是对孩子最好的投资
作家歌德说过:
“孩子是可塑的,教育就是塑造的过程。”
父母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成为怎样的人。
清华附中的曹越铭,从小体弱,经常半夜三更感冒发烧,那时候他的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身体健康。
为此,小学期间父亲一有空就带他去跑步、玩拳击。
在父母的引导之下,初中时曹越铭更是痴迷运动,爱上了中长跑、羽毛球、跳绳和游泳,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还为此戒掉了游戏。
因为经常运动,他的韧劲超越了很多同龄孩子。
高中三年,考试不理想或者遇到什么困难时,他都能坚持克服,不找到解决的方法誓不罢休。
正如他的父亲所说: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是靠金钱,而是靠父母的心血去浇灌。”
如果你每天无精打采,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孩子自然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关上房门沉溺于网络世界。
如果你每天神采奕奕,周内陪孩子打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周末带孩子跑步、爬山,等孩子长大离开你时,他们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热爱着运动,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父母一生中最划算的早期教育投资,就是让孩子爱上运动。
关于运动,这里有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培养正确的“运动观”。
父母首先要认可运动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否定运动的价值。
运动场上有输赢,父母要教会孩子面对挫折,当孩子想放弃时,鼓励他们坚持练习,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强调比赛结果并不是一切,让孩子享受运动的过程。
前期重在引导孩子发现自己所擅长的运动项目,后期要让孩子自主安排运动时间和计划。
加强安全意识,和孩子一起在网上学习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比如运动前不宜吃喝太多,要穿运动鞋,运动后不能立即休息和洗澡,夏天打完篮球不能立刻大口喝凉水。
保障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运动,避免孩子受伤。
2、遵循发展规律,要运动更要科学。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运动。
3-5岁:幼儿可以进行基础的跑步、跳跃、投掷等活动,这些运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体能和协调性。此外,一些团队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等也可以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6-9岁:学龄前儿童可以尝试稍微复杂的体育活动,例如游泳、田径、体操、击剑等。这些运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孩子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10-15岁:这个年龄段是进行多种运动组合的好时机,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游泳等,同时可以尝试一些团队运动。
点击下列蓝字查看:
另外,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保持在45-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会减弱,大于60分钟不仅没有更高收益,还容易产生负效应。
有句话说的好:运动不仅能改变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人的品格。
漫漫人生,孩子的成长道路不会总是铺满了玫瑰花,有时也会荆棘丛生。
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就是培养孩子在生活中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
点亮文末【在看】,愿所有孩子都能从运动这本“成长之书”中:
学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拥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绝对定力,收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非凡魄力!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烧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