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大妈+人大爸打造的互动亲子平台, 分享海量育儿知识, 为父母提供儿童成长所需精选内容,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文: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妈妈真棒碎碎念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长,在于是否耐心,是否走心。
陪伴的前提:
一位妈妈抱怨读高中的儿子和丈夫之间火药味特别浓,父子俩几句话不对付就会争吵起来。
丈夫平时工作忙,和孩子相处时间比较少,唯有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在家陪陪孩子。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短短的相处时间里,父子俩都很难平和地度过。
丈夫总觉得儿子被妈妈惯得没规矩,一会嫌孩子没有礼貌,一会批评他太过懒散......
儿子正值青春期,面对爸爸这种不留情面的指责时,更是敏感、易怒。
妈妈夹在中间十分无奈:“为什么好好的陪伴,变成了伤害?”
其实,这位爸爸犯了一个最常见的错误,那就是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么督促学习,要么唠叨、说教,总想着改变、纠正对方,结果把孩子的心越推越远。
这就像手中紧握住的沙子,握得越紧,沙子反而流失得越快。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在相处时,如果固执地要求对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仅会让对方抗拒,也会让自己陷入愤怒和痛苦之中。
当你想要改变孩子时,无论你的出发点多么正当,你带给孩子的直接感受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我期待的样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人等着孩子道谢,孩子等着大人道歉,彼此都等不来自己想要的。
这种陪伴对孩子是一种折磨。
所以,不要试图通过陪伴来批判孩子。
陪伴的过程应该是愉悦的。除了原则性问题,其他事情,家长们都可以抓大放小,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
哪怕你想改变孩子的坏行为,也要先改变自己,改变你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一旦你们的关系融洽了,孩子会重新思考你提出的建议。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不管你的教育方法有多么正确,如果亲子关系不够牢固,都有可能是白费功夫。
陪伴的内容:
陪伴的过程:
△ 来源:《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
陪伴的质量:
不少父母陪伴孩子时,相比愉快相处,更多的是在和孩子较劲。
我们很容易看孩子不顺眼,固执地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故意跟自己作对,带着愤怒,铆着劲跟孩子僵持。
曾经在游泳池边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学游泳,妈妈站在岸边对孩子劈头盖脸地骂:
“你就知道在那里玩水!”
“我花钱送你来泡澡的吗!”
“给我滚回来从头开始游!”
看着妈妈愤怒的脸,孩子也变得紧张起来,最后,妈妈的吼叫和孩子的哭声响彻每一个角落。
和我同行的朋友说:
“这哪里是陪孩子游泳,这是来找茬的吧!”
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常常板着个脸,孩子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脸色,这种相处是很痛苦的。
记得有位妈妈满怀期待地问:“如果我是全职妈妈,我花很长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吗?”
答案并不一定。
如果妈妈本身状态不好,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下,这种状态也会深深影响孩子。
这个时候,妈妈更需要做的是照顾自己。
因为比起陪伴时间、陪伴形式,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状态,是带着怨气还是带着乐观,是焦虑还是平和,是步步紧逼还是耐心引导,这些都决定了你和孩子的相处质量。
小孩子的快乐,往往是基于父母的快乐之上的。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父母有多优秀,他们只在乎爸爸妈妈是否快乐。
如果大人的情绪状态不好,那么,给孩子的陪伴就不可能是健康的。
你的面部表情、说话语气、肢体语言都是一种情感暗示,你是否关心他,有没有耐心,都被孩子看在眼里。
有幸福感的陪伴,能接住对方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本身负面情绪太多,与其硬着头皮陪孩子,不如暂停,先接住自己的情绪再说。
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长,在于是否耐心,是否走心。
这个寒假,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END -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妈妈心语: 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孩子内心会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每一个幸福的孩子背后,都有着愿意花时间花精力陪伴孩子的父母。
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孩子内心会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每一个幸福的孩子背后,都有着愿意花时间花精力陪伴孩子的父母。
2025乙巳蛇年第三期我们将送出 普陀山禅文化系列福饼
![]()
普陀山禅文化系列福饼
![]()
置顶/星标妈妈真棒或者在下方
置顶/星标妈妈真棒或者在下方
互动留言 ,截图并发送至后台,米姐将会选取2位幸运者送上礼品![]()
中奖结果将会在本周末19:40头条推文文末公布
为了避免错过自己的获奖消息。
建议各位伙伴:赶紧置顶/星标,多多留言互动准没错
微信号:mamazb
中奖结果将会在本周末19:40头条推文文末公布
为了避免错过自己的获奖消息。
建议各位伙伴:赶紧置顶/星标,多多留言互动准没错
微信号:mama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