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博物馆
承德博物馆位于承德市双桥区,于2019年落成并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隶属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有在职职工121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08人,占职工总数的86%。目前馆内展出文物706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件(套),常设展览6个,系统展现承德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承德博物馆考察,强调要因地制宜开展研究阐释,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该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讲好讲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研史学史,深耕理论研究
承德北接辽蒙,南邻京津,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融之地。承德博物馆牢记嘱托,立足承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推进“汲古润今 博物承德”学研品牌建设。与故宫博物院、沈阳博物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等文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30余名清史、文物专家组成科研小组,对3.9万件(套)避暑山庄博物院院藏文物进行研究整理,深入挖掘承德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一心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印记,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紧扣“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对所有讲解词、展陈说明加以完善提升。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举办学术交流20余场,组织近百名专家学者编印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集”和“第十四届清宫史研讨会论文集”。2023年,参与承办第五届全国红色基因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承德与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会。积极支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河北卷》编纂工作,整合地方历史和人文资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提供承德实践。
精心策展,讲好融合故事
“每一件文物都是有态度的。”博物馆不仅致力于让展品活起来、让展览环境动起来,更让展品和展览背后的文化“立”起来,去唤醒更深层次的文化启迪、情感共鸣。
承德博物馆根植民族融合这一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精心打造“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等主题展览。其中,“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时序,以多伦会盟、六世班禅觐见、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深度呈现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发展的鲜活图景,彰显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的历史基因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请进来、走出去”,弘扬中华文化
承德博物馆秉持交流互鉴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坚持“请进来”,2020年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西藏扎什伦布寺举办“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展,数百件珍贵文物在承德亮相,使游客穿越时空品读200多年前六世班禅不远万里来承觐见这段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东行之旅。2021年,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玉’寓吉祥——玉器精品展”,从典藏礼制、人文思想等方面展示清代宫廷精美玉器,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2021年以来,博物馆接待考察团2000余场次,游客102.9万人。
坚持“走出去”,在安徽安庆博物馆举办为期5个月的“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珍宝展”。联合承德市1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200余场,举办“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夏令营、“讲述家乡故事 我为承德代言”等社会宣传活动400余次。开办鹿鸣讲堂,举行“避暑山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塑造地”等专题讲座20余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博物馆+新媒体”宣传方式,开通云展览,配备智能讲解员,与承德广播电视台合作《假如文物会说话》《爱上博物馆》《清宫新春民俗》等10余个栏目,播出节目60余期,观看量300余万人次。
存史启智,一览千年。如今,承德博物馆不仅是备受青睐的网红“打卡地”,更作为“文化地标”,成为“和合承德”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编辑/夏朗
责编/王馨颖
评论区已开放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