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的红色印记 | 一对传奇的磨盘

政务   2024-10-03 18:52   内蒙古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

为进一步弘扬北疆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伟力,实践杂志社策划推出“祖国北疆的红色印记”系列报道,追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在内蒙古大地上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撼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今天推出第十期《一对传奇的磨盘》。


“两石搂抱转团团,老驴相跟去又还……”,这是呼和浩特武川县代代相传下来的谜语。

谜底,是过去常见的生产工具——磨盘。

如今的人们听到“磨盘”俩字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在数十年前的武川县大青山一带,磨盘是农民活命的工具,家家户户都有。离开它,小麦、莜麦和粟碾不成面粉,是无法吃饭的。

革命年代时期,大青山上一对磨盘的故事,随着这则谜语一起,揭开了尘封的一角……

01

一方磨盘,就是一个阵地。

第一个磨盘的故事,发生在武川县得胜沟。

“七七事变”后,为遏制日军向大西北进攻之势,中国共产党在武川县大青山一带建立起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日军集中兵力,对八路军采取四面围逼的扫荡。

敌人每经过一地,看见村里的磨盘,还要将手雷塞进磨眼,硬生生炸裂成碎块才罢休,企图将抗日军民困死、饿死在根据地。

那时候,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带领着骑兵三团,将司令部搬到紧挨“虎头山”的得胜沟,顽强抵抗日军的夹击,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群众珍贵的生产工具。

如今的司令部旧址前,就摆放着一方磨盘。

对八路军来说,一方磨盘,就是司令员指挥对敌斗争的阵地所在。

战士们不仅秘密地在磨盘上讨论战事、排兵布阵,还要依靠磨盘磨面,保证周边十几个村庄的群众和驻守战士们的粮食不断供。

八路军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磨盘,守护着依靠阵地躲藏的老百姓们。

而老百姓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战士们……

02

一方磨盘,见证军民鱼水情。

另一个磨盘的故事,发生在武川县李齐沟。

1942年,日军大举进攻,全面围剿大青山。在接连的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下,根据地的抗日战争进行得极端困苦。大青山找不到一方完整的石磨。

在八路军供给处,骆驼场,不仅要负责加工军粮,还要填饱200多号医护人员和伤员的肚子。

伤员有的脖子受伤、气管断裂,有的因嘴里伤口反复发炎变得溃烂,要靠吃流食维持生命。没有石磨,就用石臼和铁钵捣麦粒,就着粗细不一的粗粮吞下去。

见状,供给处的负责人李方汉下定决心,要为战士们寻到石磨。

多方打听下,山下有农户愿意把石磨贡献出来。

但是磨盘有了,咋运上去却叫人犯了难。

摆在李方汉和战士们面前的难题有两个:

首先,这方石磨上盘足足有205斤,下盘109斤;

其次,磨盘距离供给处,是20多里的盘山路,单是人走,都得时而侧身,时而腾挪。

人们首先想到用骆驼运。但没想到,骆驼驮到半道,在一条蜿蜒的小道上歪了身子,连驼带磨一起翻到了沟里。

这时,人们想起李齐沟的“大力士”白生宝。

伤员最初转移到骆驼场时,所有必需生活用具,上至一百多斤的大瓮,下至一双碗筷,都是当地民兵和群众趁着夜色偷偷运来的。

白生宝,就是搬运物资后生中的一个。他总是干最多活、走最多路,不知疲倦、不喊苦累。

要背这么重的石头上去,不能吃不饱饭。老百姓把家里舍不得吃的山药蛋和甜苣拿来调莜面,让白生宝一口气吃了三大笼。

歇罢,他背起厚重的下盘,拄着一截桦木棍,沉重地挪着脚步。

汉子们打着马灯护着他,到难走的地方,众人前拉后移慢慢挪动。大半夜过去,石磨被卸在骆驼场的土堆上,人们才发现白生宝的后背早被磨得鲜血淋漓,鞋底磨尽,两只脚掌沾满血污。

人们说他肯定疼吧,他只说了一句,“再疼也没有咱战士的伤疼。”

此情此景,供给处的伤员和战士们早已泪流满面。

把上盘送上去时,正赶上供给处开饭,李方汉请他一起吃。他看见战士们受了伤,心里难受,含了两眼泪就往回走,说要赶紧把下盘背上来,让战士们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

走险路、磨破背、流尽汗,白生宝把这羊肠小道又连夜趟了一遍。

终于,磨盘在供给处隆隆地转起来了。指战员们吃上了磨盘加工的白面,驰骋在大青山上,英勇杀敌、歼灭日寇。

当地人将这里取名为“磨盘沟”,世世代代将白生宝和磨盘的故事流传下去。

03

这对磨盘的故事,是革命年代大青山无数感人至深故事的缩影。

一个,让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另一个,则展现出军民之间的精诚团结。

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博物馆收藏了白生宝背上山的300多斤石磨盘。动用了十几个年轻人和一辆吊车,搬了整整一天。

搬磨的年轻人累到伸着舌头,纷纷感叹那时候白生宝是怎么一个人搬上去的,靠的是啥。

白生宝靠的,是艰苦奋斗、抵抗外敌的决心;

靠的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磅礴伟力的强大信念;

靠的是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

这个普通的农民用血肉之躯支撑起来的,是一群革命先辈的殊死抵抗、一代国人齐心协力铸就的钢铁长城。

伫立在得胜沟司令部的磨盘前,山里面的一草一木,仍如几十年前一样没有变,而山外的故事,却早已换了新篇。

抗日军民们身上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大青山的一草一木,融进时间长河里,熠熠生辉。




来源:实践融媒

编辑:陈东宇

一审:杨布和 二审:薛坤  三审:侯振

阿尔山市融媒体中心
健康元素最多的地方——阿尔山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