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与生物圈|张颖:情动与共生,艺术在生物圈保护区发展中的创新探索

政务   2024-11-07 22:31   贵州  



开栏语:


11月6日-9日,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践行人与生物圈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开展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及案例分享,即日起,我们推出【聚焦人与生物圈】话题,来听听领导、专家学者与保护区代表们怎么说:


1.叶霖: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
2.曹建华:地质调查研究对生物圈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以茂兰为例
3.杨柳春:战略传播助力生物圈保护区发展
4.郝耀华:如何讲好生物圈保护区的故事
5.张颖:情动与共生,艺术在生物圈保护区发展中的创新探索
6.黄宝荣: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北京百花山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愿景与方案
7.董德民:以扩区形式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浙江天目山清凉峰为例
8.余登利: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茂兰实践
张颖  |  主讲人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处副处长


11月7日,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召开。会上,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处副处长张颖以“‘情动’与‘共生’——艺术在生物圈保护区发展中的创新探索”为题作专题报告。

她表示,随着人们对世界与生命理解方式的变化,艺术创作和艺术诠释的方式也在变化。当代艺术有两个转向,生态转向和情动转向。



在她看来,当代艺术的“生态转向”,不等于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生态艺术”。如何产生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环境责任,不仅仅是一种口头承诺,如何与艺术界对环境的影响相协调是需要深思的。当代艺术的“情动转向”,等于一种通向未来的“方法论”。以流动性而非二元对立的方式把握历史和现实,以此重新激活关于“未来”的想象。



她表示,人与外部环境、心灵与事物、大脑与身体的现实关联,在“艺术摹仿自然”的传统之外,与“物感”论形成了跨越时空与文化的新参照空间。



她在分享中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的文脉与定位。四川美术学院创立于1940年,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以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背景,找准区域定位,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创新引领,形成了川美之路——以“三个共同体”理念为引导的创作、理论、品评和教育一体化的学科体系。



在谈到艺术在生物圈保护区发展中的创新探索可能,她分享了自然造物与生态保育、亲生物设计与艺术生态疗愈、动漫绘本教材与生态主题研学等方面的案例,对艺术调研、审美创新、方法创新、设计模式创新、设计策略创新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她表示,当我们不再将人类视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生存价值和权利的物种,美好生活的概念就不会一昧追求经济物质发展,而是需要人与人、人与非人、人与地球和谐共存。在我们身边这些“不”与时俱进的人们,“不”与时俱进的多物种互动当中,我们看到了足以为“焦虑的现代人”提供生存意义、美感情绪的能量。当代艺术的两个转向,正在重建美好生活、创造幸福产业。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取景荔波!广电总局重磅推荐》

《快来围观!荔波这里过“额”节,现场好热闹...》

《舒婷等著名诗人走进荔波!共寻诗意文学之美~》

《“铁鹰”上岗!当起了荔波喀斯特森林的“空中护林员”》



图片:陈龙

整理:蒙莎莎

校对:罗婵

编辑:黄顺垚

终审:蒙莎莎

监制:程兴露
投稿邮箱:lbxwzx@163.com

点亮"在看",告诉更多人

荔波宣传
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纯净山水·心上荔波,热忱欢迎您前来观光旅游、考察投资、发展兴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