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局长发现一口废铜钟,觉得有些奇特,蹲下一看后,钟上4个字让他脸色大变

文摘   2024-10-17 09:00   江苏  

1981年,福建南平市物资局长张茂贵在下乡考察途中,意外发现了一口废铜钟,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了历史的尘封记忆,更让一件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当时,张茂贵考察完农田后,路过一家废品收购站,不慎被门口的一口废旧铜钟绊倒。这口铜钟虽然被泥土和灰尘覆盖,但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纹路却引起了张茂贵的注意。他仔细查看铜钟,发现上面刻有“三宝太监”的字样,这让他意识到这口铜钟可能非同寻常。张茂贵迅速找到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询问铜钟的来历。得知铜钟即将被当作废品处理掉后,他立即请求老板将铜钟留下几天,以便他联系文物局进行鉴定。老板虽然不理解,但还是答应了张茂贵的请求。张茂贵回到招待所后,立刻联系了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并带着他们赶往废品收购站。经过文物局工作人员的仔细研究,他们在铜钟的最下方发现了雕刻的行楷铭文,确认这口铜钟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铸造的。

铭文上记载着:“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宏等同冠军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祁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经过与废品收购站老板的沟通,这口铜钟最终被文物局工作人员带走,并以收购价格买下。回到文物局后,工作人员们更加仔细地研究了这口铜钟,认为它采用泥范法和失蜡法一次性铸造而成,展现了明代铸铜技术的精湛水平。

这口铜钟最终被确认为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年铸造,也就是1431年农历五月份,正是郑和第六十一次南下西洋的前夕。铜钟的铸造寓意着保佑西洋船队能够顺利归来,它见证了郑和航海的伟大壮举,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如今,这口铜钟已被送往北京参加全国的文物展览,并被赋予国家一级文物的称号,最终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与其他珍贵文物一起,继续诉说着中国古代的辉煌与荣耀。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郑和航海历史的认识,也提醒我们珍惜和保护每一件文物,因为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宝贵记忆。

巨麦正能量
欢迎关注~商务合作:banxia_05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