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听涛 | 走近上横档炮台

时事   2024-10-06 20:00   广东  

作者 | 林少华

      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南部战区《潮头听涛》。今晚,让我们一起聆听《走近上横档炮台》。

▾  点击收听  ▾


秋日的一个周末下午岭南的太阳仍然火辣,与朋友冒着烈日登上游艇,随着游艇划出一道道航迹离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来到了南沙位于珠江口虎门水道主航道的上横档岛,汗水也浸湿了前身后背。光影斑驳的树林,微风吹来,令人顿生丝丝凉意。

一踏上上横档岛炮台这片古战场的遗址上,让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中国近代海防历史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上横档炮台属虎门炮台(南沙部分),位于广州市南沙街进港路以东的虎门水道中的上横档岛上,四面环水,扼守着珠江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全岛面积约0.079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防御的重地,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变幻,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海防要塞,也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在明代,这里已有关卡设置,最初用于防御海盗和外来势力的侵犯。1717年开始,清政府在上横档岛建设炮台。100多年后,两广总督林则徐与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加固和新建炮台,设置大炮、铁链,可开可合,成为虎门要塞栏江截舰的“金锁铜关”,也是鸦片战争的主要火力点之一。据说这个时候达到了其历史上的顶峰,当时除了约六十门世界最先进、火力最为凶猛的德国克虏伯和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岸大炮外,在航道上还布设有水雷阵,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防御系统。

在上横档岛上,目前尚保存有当年全部7座主力炮台、1座副炮台及炮池、炮巷、官厅、厢房、阅兵台、火药库等鸦片战争古战场和抗战遗址,是我国海防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具影响力的起点,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见证者。

从码头经过一条青石小路向山顶婉延而上,我的脚步不由地顺着山路走去,路边有绿树相伴,头顶有小鸟陪鸣,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官厅”,地方不大,但历史意义重大,是上横档炮台的指挥中心。

官厅也是当年清朝商贸动作的见证。这里原设置了海关税所,凡是由珠江口进入广州的商船,都要在上横档岛停靠,接受检查与交税,外国的货船才能进入十三行,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口通商”之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口岸开放的核心枢纽,有“千年商都”之称。

离开“官厅”,穿过“练兵场”,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山顶的横档台,通过一段约30多米长的防空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峨壮观的横档炮台,站在炮台上,清晰地看到珠江口的壮丽景色,感受到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势。从主炮台下来,沿着下坡山路,不一会儿,来到了横档岛的东面,一座多个炮池一字排开、被称做“横档月台”的炮台屹立在海岸边。据载有炮洞40个,安设大小生铁炮40位,是鸦片战争的主力炮阵之一。

锈迹斑斑的炮口正对江面、孤零零的“义勇殉国井”耸立在山顶上……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180多年前,广东水师正是在这珠江口的水面上,打响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炮;也正是在这个屹立在江心的孤岛上,中国守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然后集体投井自尽,现在还留下了忠勇井的遗址,成为当年那场惨烈搏战的明证。

站在上横档炮台上,望着那片曾经硝烟弥漫的海面,我不禁一边对林则徐、关天培等先贤的英勇和决心肃然起敬,一边深深地被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所打动。

如今,上横档岛已与虎门大桥桥墩人工岛连为一体,“从岛到桥”,连接珠江东、西两岸。虎门大桥也成为广东省东、西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贯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咽喉,为东西珠三角跨海牵手,为南粤推开了一扇经济大门。

离开“横档月台”下山,沿着环岛小路缓缓而行,极目远眺,海面上装着集装箱的货轮徐徐移动,偶尔发出了“嘟嘟……”的一声声长鸣,粗广悠扬,好似西北汉子扯嗓吼出的《信天游》。江海相连天,来往舟盘船欢。他们相互依偎着,倾诉着,珠江讲述着苍老记忆里关于船、关于战争的往事,大桥分享着关于车、关于现代的认知,他们,都不再孤独。

坐在返回游艇上,甲板上传来了结伴而行朋友的欢声笑语,仿佛在唱着:“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

本期主播 : 宋康飞
南部战区权威发布

主编:孙炳祥  编审:汪尚建  责编:张姝琪 

刊期:第 3777   投稿邮箱:nbqjh_001@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pla-nbzq)。

南部战区
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