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历来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痛点和难点,极易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困境。翠岩镇党委、政府立足“治本”,勇当破题者,将牤牛屯村作为试点村,率先建立起完善的“定点投放、定时收集、集中转运”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从源头根治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了乡村环境“脏乱差”局面,成功打造以垃圾分类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大提升的“翠岩模式”。
走进翠岩镇牤牛屯村,屋舍俨然,草木葱茏,色彩鲜明的分类垃圾桶在平整的街路上有序摆放,各家各户大门口张贴着醒目的“垃圾分类明白卡”。
“这日子过得真舒坦,咱就说扔垃圾这事儿,只要装进垃圾袋放在家门口,就有保洁员挨家挨户统一收集再送到中转站,真是太方便了!”村民金大叔十分感慨,“现在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了,草堆、柴堆、粪堆也没有了,哪哪都干干净净的,卫生不比城里差!”
牤牛屯村的“变脸”,是翠岩镇以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撬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的一个缩影。
“过去在环境整治上没少下功夫,钱没少花,力没少出,可是往往前脚刚收拾完,后脚又是垃圾遍地。”牤牛屯村党支部书记金祥辉告诉记者。
为了打破“前治后乱”的怪圈,翠岩镇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坚持标本兼治,在集中开展环境攻坚的基础上,筹措资金、完善设施、攻坚克难,在牤牛屯村率先建立了“定点投放、定时收集、集中转运”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由保洁员负责收集,再由镇政府统一转运至垃圾填埋场;秧稞垃圾,晾晒后无害化处理还田增肥;建筑垃圾,由村民运送至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暂存,集中用于村内和田间作业路修补;畜禽粪污,一部分售卖,一部分转移至西北畜禽粪污处理中心,一部分转运至离河流一千米以外的地点堆放后还田。
在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问题上,翠岩镇下足了“绣花”功夫:发动村党员、村民代表、乡贤能人成为垃圾分类宣传员;通过村支委会、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等多种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相关知识进行宣讲;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推送垃圾分类的科普文章或教学视频;乡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张贴“垃圾分类明白卡”,推心置腹和群众沟通交流,不厌其烦地讲解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和方法。村里每季度还组织评选美丽乡村示范街1条、美丽庭院20户、垃圾分类示范户10户,授予牌匾并在村网格群给予宣传。同时评选垃圾分类薄弱户5户,在村网格群进行曝光。
在镇政府的宣传引导下,村民们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曾经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自觉根据“垃圾分类明白卡”的指引,将垃圾按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分类投放。这一举措不仅让垃圾得到了合理的处置,也为全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了显著成效。村庄的道路更加整洁,路边的杂草和“三堆”不见了踪影。碧水依依,清风习习,群山倒映在水面,犹如一幅水墨丹青。家家房前屋后栽树种花,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环境好了,出去的农民工都愿意回乡,年轻人也愿意留下。”在翠岩镇党委书记王健看来,环境整治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更长远的影响,则是对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如今,在牤牛屯村的示范带动下,翠岩镇其他3个行政村也陆续开展了垃圾分类治理并初见成效。下一步,翠岩镇将分批在其余9个行政村按照上述模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文:翠岩镇政府
制作:冯宇
校对:黄铮
责编:石楚萌
监制:王少辉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AI凌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