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场大戏,游客乐享文化盛宴

文化   2024-10-06 11:30   安徽  



戏腔一起,烟火万里。黄梅戏、京剧、徽剧、越剧......国庆节假期,“京黄故里”怀宁县石牌镇好戏连台,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带来丰盛的“文化大餐”。

10月4日下午2点半,在石牌镇戏曲文化服务中心小剧场,人气十足,“流量”满满。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带来的黄梅戏传统剧目《西楼会》精彩上演,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在美好的秋日里享受戏曲时光。


同样,当晚在石牌镇永兴苑广场,掌声、喝彩声不断,孔雀东南飞黄梅戏剧团带来了《珍珠塔》,表演者面带精致的妆容,手拿淡粉色手帕与折扇,迈着婀娜的步伐缓缓登场,身姿如弱柳扶风,步伐轻快,将戏曲的优雅与迷人展现的淋漓尽致。几位主演情感充沛,他们精湛的表演也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动容。

来自合肥市的游客翟先生和家人在现场看到演出后,也随着音哼唱了起来。他说:“今天带家人来石牌旅游,恰巧碰到了黄梅戏演出,我们不仅品尝了乡村美食,还欣赏了精彩的黄梅戏节目。在文化站演出,价格亲民,每场戏票价只要5元。而每天晚上在文化广场演出都是民间戏班,不比正规剧团唱功差,免费随到随看,感觉怀宁人特别热情,以后还会来游玩。”游客和市民们陶醉在黄梅戏曲调中,沉浸在黄梅戏故事里,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怀宁县,京黄故里、戏曲圣地,四度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徽班昳丽,始自石牌”,这些都充分验证了怀宁县在中国戏曲历史长河中的卓越贡献与独特地位。

石牌镇这片戏曲沃土,自明末清初,不仅哺育出“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京剧鼻祖”程长庚、“国剧大师”杨月楼、“武生宗师”杨小楼、“黄梅戏早期艺人”丁永泉、“著名黄梅戏艺术表演家”严凤英等,均学艺并成名于石牌。

“作为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核心板块,‘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已成功举办七届。今年的‘石牌戏会’围绕‘源于石牌、聚于石牌’主题,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还秉承开放与共进的精神,广邀京剧、徽剧、越剧等剧种同台演绎,在戏乡安庆同频共振。同时,还将开展31场次各类型的戏曲惠民展演,为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增光添彩,努力将‘戏窝子’石牌,打造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创作创新基地、戏曲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戏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戏曲艺术的评奖颁奖基地,助推新时代怀宁黄梅戏艺术‘登顶出彩’。”石牌镇镇长周阳海说。


据了解,石牌戏会演出时间自10月1日至10月7日,共展演《白蛇传》《八大锤》《红丝错》《西楼会》《张郎休妻》《牙痕新传》等徽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31个剧目,让广大游客和群众充分感受戏曲艺术之美。一台台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送到了群众家门口,给广大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此次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石牌知名度,还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实现了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周阳海表示。

“她那是假把诗书读,她那是脉脉含情看郎君......”县黄梅戏剧团呈现了黄梅戏《女驸马》。“这是我第八次参加国庆黄金周大型戏曲表演,我们通过黄梅戏表演庆祝祖国华诞,给群众带来欢乐。在这当中,我们剧团之间也有了深入的交流,更好地促进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县黄梅戏剧团青年演员董丹丹说。

在石牌镇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戏曲名人名流曾留下足迹,传承至今的是他们对家国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敬仰。“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周阳海说,石牌戏会用贴近生活的演绎方式,让更多人读懂戏曲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怀宁县积极响应并推进实施“黄梅戏曲本典藏工程”“四季有戏展演百千万工程”“地方戏曲振兴工程”,落实好“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戏曲名家走基层”,奋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地方戏曲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石牌镇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安徽省千年古镇、中国文化百强镇、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等殊荣。

“石牌镇的故事,是怀宁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我们坚持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同步,着力以戏为媒、以文兴业,推动黄梅戏从‘文艺’”走向‘演艺’、从‘剧场’走向‘市场’、从‘事业’走向‘产业’。”县长陈宏说。(檀志扬)

来源 | 独秀怀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更多怀宁新鲜事。

新怀宁视界
我们坚持原创,坚持原则。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给怀宁人民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