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文摘   2024-09-27 13:05   黑龙江  


关于举办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   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聚焦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   化高校实践创新教育改革,拓展实践育人   的空间和阵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   学校拟举办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   新大赛选拔赛。具体通知如下:



大赛主题


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


大赛目标


“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是面向在校大学生举办的创新创业赛事,旨在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实质性“脱虚向实”,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扩展文科各专业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的实习实践,提高文科学生直接服务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高校文科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大逻辑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将人才“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大赛选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鼓励专业交叉融合,设置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学生可根据实践内容从中任选一个组别参赛。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

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文本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哲学理论和思维方式,分析解决价值判断、道德伦理、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指导实践应用,服务社会发展。践行“两个结合”,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保护、研究、展示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挖掘、运用宝贵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产出原创性创新成果。创新运用文学、语言、文字等形式的文化表达与传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


积极对接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实务部门、街道村居,了解国情、关注民生,精准发现、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国家治理、企业治理、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法治建设、社会保障、绿色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新模式,研究创新相关政策,积极提供资政建言,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复杂现实问题。立足中国实践,收集挖掘中国材料、中国案例、中国数据,提炼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观点、理论,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教育类专业


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百姓生活,到人民生产实践的现场中去,运用艺术学、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及方法,开展艺术研究、艺术管理、艺术创作、文化创意、艺术活动策划、艺术设计、艺术产品制作和营销、艺术表演等活动,以艺术为媒介,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时代气象,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


艺术学类专业

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百姓生活,到人民生产实践的现场中去,运用艺术学、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及方法,开展艺术研究、艺术管理、艺术创作、文化创意、艺术活动策划、艺术设计、艺术产品制作和营销、艺术表演等活动,以艺术为媒介,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时代气象,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



赛程安排


请按照参赛项目内容归属学科专业进行报名,具体学科专业可参考《文科学科专业对应一览表》(见附件)。校将按报名项目数的10%推荐晋级决赛项目,推荐项目不超过8个。


赛事宣讲(9月—10月)

各单位结合自身优势特色,邀请业界专家、资深教师和参赛学生等开展赛事宣讲、赛前辅导,激发师生参赛热情,提升参赛团队备赛能力。充分利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及大赛官网等线上平台的优质资源,指导学生参赛。


参赛报名(9月—10月)

参赛报名截止时间10月25日。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进行报名(网址:https://xwk.sdu.edu.cn/),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大赛系统报名成功后,各单位统一将报名成功截图发送至:2001124@hlju.edu.cn,邮件名称以“XX单位新文科大赛报名”格式命名。

参赛学生可加入赛事QQ群(群号:978801064),以便及时获取赛事资讯、进行参赛咨询等。


初赛(11月)

学校通过大赛平台对报名参赛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对资格审核通过的项目组织选拔,遴选晋级决赛推荐参加决赛。


决赛(12月)

去年针对互联网市场需求变化,公司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审时度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组建对应团队,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销售变化,不断提高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打拼开拓,秀小米已经在本地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参赛对象及形式

1.参赛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

2.参赛形式为团队赛。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段组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3.参赛团队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及开展的实践创新活动内容,在报名时选择理论型实践创新项目或应用型实践创新项目。

理论型实践创新项目主要通过文献搜集与分析、历史研究、科研训练、实地考察调研等形式开展实践,重点突出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学理性分析、创造性思考与论证、经验总结与规律归纳、前沿性理论创新、写作等过程,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论文、报告、作品、原始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等。

应用型实践创新项目主要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案例研究、方案制定、产品设计、应用开发等形式开展实践,重点突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发现与分析、方案制定与论证、产品设计、实验模拟、实践检验与应用等过程,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策划书、商业计划书、报告、方案、应用、产品、图片或视频作品等。

4.参赛项目须提交《实践创新项目报告》、汇报PPT及实践创新成果等有关支撑材料。《实践创新项目报告》重点介绍项目的背景及意义,拟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项目实施总体思路,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及过程,实践创新成果及价值,收获与体会等内容。





参赛要求


(一)每支参赛团队由3-15名学生和1-3名指导教师组成,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须为本科生)。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

(二)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报名时以参赛团队负责人学籍所在学校作为参赛单位。

(三)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工作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大赛,将其视作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体现。学院教学副院长或相关工作主管领导牵头,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好竞赛组织报名工作。

各单位保证竞赛项目立项申报数量不少于2项。

(二)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参赛组织动员,做好参赛项目的选拔、辅导,为参赛项目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完善项目方案,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竞争力,确保推荐高水平项目参赛。

(三)各相关单位要及时做好总结推广,将学生参与竞赛作为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实践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共享工作。

(四)各单位与指导教师应深入挖掘本校、本专业、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引导学生将特色优势融入到参赛项目中,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附件:

1、关于举办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 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

2、实践创新项目报告

3、评审指标体系

4、文科学科专业对应一览表.xlsx

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
"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为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官方公众号,平台将打造全新的网络服务,使"融入式"教育更加深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