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兵团 | 唱响新时代的“东方小夜曲”

时事   2025-01-03 07:32   新疆  

参加可克达拉之恋·四师可克达拉市本土作家作品诵读会的可克达拉市作家,在活动现场留影(资料图片)。 李娟 摄

中国文联2023年文艺名家宣讲活动在四师可克达拉市举办。图为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王新平 摄

2024年12月30日,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的学生,在观赏同学们创作的剪纸作品。 李惠 李中振 摄

2024年12月7日,鲜章平散文集《一碗乡愁》、赵旭风散文集《且听风吟》新书阅读分享会,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图书馆举行。 杨俊钦 摄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这是1959年拍摄的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草原之夜》,其中的“可克达拉”就位于四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四师可克达拉建市于2015年,她的名字却已经在歌声中回响了半个多世纪。这里,是歌曲《草原之夜》与《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诞生之地,凝聚着军垦人的热血与青春,书写着属于四师可克达拉市的传奇。

边境线上的歌声

音乐,是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文化特色之一,师市23首团(厂)歌始终吟唱着兵团精神。乔老克哨所门口,镌刻着六十三团团歌《沙林人》。如今唱响《沙林人》的,是坚守在哨所的朱国利、王利夫妇。“我父亲他们来建设团场时,这里是非常荒的沙漠,慢慢绿化植树才像今天这样,沙林人就是在沙漠里种出林带的人。”朱国利介绍。“这首歌这么多年,就像红柳一样,扎根在边境线上,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真实写照。”王利说。

六十三团地处图开沙漠腹地,有着“沙漠明珠”的美誉,与中哈界河——霍尔果斯河相邻。初来时,朱国利、王利夫妇住的是地窝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守护边境线。“每天早上看日出,走在半路上太阳才开始升起。”跟着羊群完成巡逻的任务,朱国利说自己每天都要走20多公里路。

守边护边的30多年里,朱国利夫妇累计巡边50余万公里,相当于从六十三团到北京往返近70趟。

“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伟大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要问军垦战士想的是什么,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是我最大的欢乐。”哨所的墙壁上,悬挂着四师的师歌、六十二团的团歌《军垦战士的心愿》的歌词,这正是对以朱国利、王利夫妇为代表的全体护边员和四师可克达拉市职工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奉献、维稳戍边的真实写照和深情表达。

2012年,乔老克哨所被兵团确定为“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及兵团文联、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也多次组织艺术家来此采风创作,朱国利、王利夫妇的故事,正在激励着更多人。

让剪纸与书法“落地生根”

对于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的学生们来说,书法与剪纸是丰富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校园中有一间特别的“剪纸教室”,剪纸图案有低年级学生创作的四连人物,也有老师们为奥运会创作的专题作品。书法教室则配备了智能练习系统,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进行练习。

“把剪纸融到美术当中”,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美术教师石艳飞这样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石艳飞采用“一剪刀剪出一只蝴蝶”这样的“魔术”形式,激发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剪纸的兴趣,从而由简入难学习剪纸。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瓶颈期”,石艳飞会通过举行剪纸作品展等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市文联的艺术家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也经常来进行授课与交流活动。

“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非常高,尽管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写得没有那么扎实,但有兴趣这一点就已经非常好了。”书法教师孙智山说,五六年级学生的作品可以参加展览,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学校通过社团课、课后托管等时间段开展书法教育,老师也会有每月一次的书法大教研,书法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文联艺术品牌活动之一,“书法篆刻进校园”已在可克达拉市第一高级中学(四师一中高中部)坚持了十多年。今年,兵团“小胡杨美育工程”落地一中,兵地书法家走进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并创作。此外,文学创作、《诗刊》名家授课、诵读、诗会、美术剪纸写生等艺术活动也在不断丰富着校园文化生活。

如今,学生们的剪纸作品成了帆布袋、抱枕等文创产品上的图案,学校走廊当中的特色装饰来源于学生们的书法作品。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与学校的共同努力,让学生们从艺术中感受到美与力量。

用文艺塑造城市新面貌

校园之外,文艺的种子在四师可克达拉市生根发芽。近年来,在师市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兵团文联的指导下,四师可克达拉市加快推进文联深化改革,通过给编制、给队伍、给政策、给经费、给阵地等方式,有效加强文联组织建设,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文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主席刘灿霞介绍,在兵团文联的指导下,四师可克达拉市承办国家级、兵团级大型活动的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多场国家级的文艺活动、展览落户可克达拉。2022年,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挂牌暨“国之大者·新时代新兵团”采风创作活动在这里举行,可克达拉成为全国第四个、边疆第一家文学实践点。

2023年11月,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四师可克达拉市举行,299件展出的作品厚古承今,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出书法篆刻发展的新时代审美要求。2024年,举行“绘剪时光润新城”师市全国剪纸精品巡展,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师市本土的114位艺术家的145幅剪纸艺术精品展出。这也是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积极对接外省优秀文艺资源,让更多优秀的艺术家走进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有效实践。“我们邀请陕西渭南全国剪纸精品巡展来到可克达拉,就是希望通过培训指导、展览展赛等形式,为本土的剪纸艺术家带来创作水平上的提升。”刘灿霞说。来自渭南的工艺美术师曹静曾经在可克达拉学习生活,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邀请其走进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六十九团中学与社区,参与面向学生、居民的艺术传承和普及教育活动。

流经可克达拉的伊犁河,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河边的文化长廊中,展示着摄影家们镜头中的可克达拉。河畔坐落着可克达拉的文化地标之一——滨河书吧。书吧为仿古中式风格,有各类藏书1万余册,是供市民阅读、自习的空间,也是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的所在地。2022年,徐剑、老藤、徐则臣、任林举、张者、安宁、邰筐、雍措等作家,与兵团作家一起深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各处采风,倾情创作了一批精品佳作。

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注重开展青年创作者培育工作,近年来,持续开展精品文艺激励扶持工作,文润师市·绿洲笔会暨可克达拉文学创作改稿会、“新时代兵团文学攀登计划”文学周暨兵团第九届青创会采风活动先后在此举办。书籍《诗意可克达拉》《可克达拉文丛》,诗歌集《山那边的风景》《兵团之恋》,散文集《且听风吟》《一碗乡愁》先后出版。一大批书法篆刻、美术摄影、音乐朗诵等艺术成果在省级以上入展入选、刊发、演出。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艺人才不断成长,文艺创作热情高涨。

打造可克达拉文化名片

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围绕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品牌项目。近三年来,组织各门类文艺家走边防、下团场、进企业,深入一线,策划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创作采风、“巧手心向党”剪纸会、“再唱草原之夜”青歌赛、“金秋颂党恩盛会写华章”诗歌朗诵会以及摄影展、书画展、创研会等活动50余场次,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同时,当地积极开展“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公益活动、组织“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巡回演出、名家音乐培训、线上艺术辅导、公益讲座等30余场次,累计书赠春联喜福剪纸窗花等2万余件,为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选择,让文艺真正润泽人民群众。

“我们希望通过各级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精良的文艺创作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断丰厚城市文化内涵,在主题创作、文艺惠民、志愿服务、展览展赛展演中推动本土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实践创作,活跃艺术生活,提升创作能力。”刘灿霞说。谈及未来,她表示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还将在展览展赛、精品文艺创作宣推、文艺人才培养、推进文艺交流交往、丰富文艺惠民志愿服务、强化文联组织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以主题文艺创作赋能,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高质量推进师市现代化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歌曲《草原之夜》已经唱了六十多年,如今的可克达拉真正改变了模样,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通过积极实践,书写可克达拉文艺的新篇章,也正在为四师可克达拉市打造一张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名片。

来源:中国艺术报(陈雨禾

编辑:王钰淇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

兵团零距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