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关注 | 厉新建:考古遗址的文旅融合发展

文摘   2024-12-26 16:36   浙江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都”,对成语旅游非常重视。然而,由于磁山的存在,邯郸不仅仅是成语之都,更是中华文明曙光初露之地。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成语旅游,文脉延续中蕴含的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将是亟需关注的重点。在此过程中,磁山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磁山文化或磁山文化遗址推动后续发展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




考古遗址博物馆

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历史、考古、考古遗址及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热门旅游目的地与考古遗址密切相关,例如三星堆遗址及其2023年开放的新展馆、陕西的石峁博物馆、太原古墓中的北齐壁画遗址博物馆以及良渚考古遗址,这些都是旅游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的地,这些目的地均建立在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础上。当然,考古遗址博物馆不仅在中国受到重视,国际上亦有许多知名的遗址博物馆。例如,雅典卫城博物馆、全球范围内最著名的遗址博物馆之一庞贝古城等等。此外,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也对考古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当今社会,考古不仅受到旅游方面的关注,在文化传承中同样重要。我国对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研究日益加强,包括“考古中国”项目和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考古公开课》等节目,均表明了对旅游遗址发展的重视与关注。截至2023年,全国已拥有130多家旅游遗址博物馆。





整体理念的转变

与国家战略的调整

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动物,会持续不懈地追求生命的意义。这种追求衍生出终极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关注“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标正是揭示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推进,可能会促使人们对考古、对历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与当前所面临的历史责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对文化认同、文化认知以及文化深度挖掘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明探源过程需要更多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正如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所提到的,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健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整体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战略重点的调整,将为推动遗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考古遗址文旅融合

发展过程中的三方面思考

遗址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第一个困难,大多数考古遗址博物馆往往是专题性的,例如磁山文化博物馆主要展示与磁山文化相关的内容,相较于其他综合性博物馆,这些原址保护的博物馆通常采取场景性的环境展示,而不是当今游客更倾向于欣赏的国宝重器型展览。因此,如何在展示中突出亮点,吸引游客的注意,成为一项挑战。遗址往往与主要消费人群或城市有较大距离,公众对这些遗址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除非博物馆能够展示具有显著吸引力的重器或国宝,例如三星堆遗址,不仅要展示珍贵文物,还要传达其背后的神秘故事,才能激发公众的探讨与讨论,进而提高关注度。


第二个发展中的困难在于,中国人习惯于“眼见为实”,在旅游过程中更倾向于关注那些能够直接看到的文物。尽管这些文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但今天对它们的欣赏却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参观博物馆的时间通常较短,往往只有一至两个小时,甚至更少,因此,这种欣赏更多是一种“速度思维”下的快速浏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传播手段使文物成为“网红打卡地”以吸引更多关注,如何聚焦社会的兴趣,如何让游客有足够的耐心去深入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成为了一个重要挑战。此外,讲故事的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过于娱乐化或缺乏严谨性,容易偏离文物的真实历史背景。虽然如今中国公众对文化、对精神的需求度有了显著提升,但对历史文化的关注还有些欠缺,很多时候更关注财富的积累。因此,如何激发消费者、游客、观众对历史文化的耐心和兴趣,成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二个难题。


第三,在遗址保护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纯粹的原址保护,另一种是将挖掘出的文物异地保护,也即博物馆不在遗址同一个地方,而是在相对比较近的另外一个空间当中,不是原址保护的。无论是原址保护还是异地保护,均依赖于人们的想象力。面对距离可能达到千年甚至万年的历史,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将难以在遗址体验中获得预期的感受。尤其是当文物未能实际呈现时,越久远的遗址往往让人感到距离感更强,体验的门槛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关注如何帮助当代人理解古代生活状态,甚至想象原始人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这无疑也是当今面临的挑战。





考古遗址

文旅融合的路径探索

基于对三个方面困难的思考,考古遗址在文旅融合的过程当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探索。


(一)讲好考古故事,带动受众参与

考古怎么样讲好故事,做好宣传,传播至关重要。丰富的故事素材,可以成为讲故事的基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单纯的叙述与受众的理解之间并非总能有效对接,希望传播的内容与受众的兴趣可能存在差距。例如,谈及粟和黍的发源地时,不应仅仅描述其作为发源地的地位及存储了14万斤粮食的事实。若能够激发年轻人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探讨这一地区为何能储存如此多粮食,以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故事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此外,人文方面,例如所谓的陶盂,若仅仅介绍其年代和形态,可能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相反,若能够让现代年轻人思考这些器物与当代生活的创意结合,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以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故事的吸引力将会显著提升。比如,将大量陶片数字化并置于网络空间,鼓励年轻人进行组合或修复,这种互动式的讲故事方式将更具吸引力。


磁山文化与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公众讨论时,磁山文化的认知度与裴李岗、仰韶文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与年轻人结合,并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博物馆如何优化展陈方式,关注解说内容,提高解说技术,培养专业的解说队伍,以确保故事能够生动地传达给观众。


在传播磁山文化的过程中,除了吸引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外,还需拓展线上空间,让更多人通过现代科技认识磁山文化。今天,在互联网时代,若一个遗址或旅游目的地无法触网,缺乏“网红打卡点”,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认知。



(二)建立资源有效连接,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

在考古遗址博物馆、磁山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采取孤立发展的模式,而不与周边建立有效联系,将难以真正吸引市场中的客源。只有通过良好的连接,才能有效抓住游客。在旅游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如何使旅游体验更为难忘,不仅仅依赖于热闹的氛围,还需关注游客在该地是否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留下美好的文化记忆。


另外,对于文化而言,需要大量流动的旅游人群使其被更多人所认识。文化被看见,旅游被记住,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文旅融合的大机遇。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磁山文化只是一个主体部分,其文化内涵是否与当今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其吸引力将大打折扣。为提升吸引力,必须与周边其他资源建立联动关系,以增强整体吸引力,并在此过程中改善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连接性。例如,对于磁山文化遗址而言,应考虑与峰峰矿区的响堂山进行连接。此外,安阳的殷墟距离亦相对较近,如何将这些空间有效联动,以提升该节点的吸引力,值得深入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效结合,改善交通,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舒适地到达武安除了磁山文化遗产之外的其他节点,这是亟需关注的另一个方面。


(三)科技赋能历史重现,优化旅游体验

如何在可视化层面优化体验是当今旅游的重要课题。想象式体验在众多旅游形式中尤为常见,游客在看到文化景观时,往往会联想到古诗词及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的足迹。这都是想象式体验非常重要的方向。在消费过程中,当需要依赖游客的想象力时,景观与其背后文化元素的连接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许多建筑和遗存逐渐消失,缺乏具体的载体使得想象变得困难,尤其在非原址保护的情况下,常常出现“有说头却无看头”的现象。尽管讲述的内容引人入胜,但若缺乏实物展现,观众将难以感知其价值。如果这些展品与现代生活的关联性日益减弱,更难以激发公众的想象力。因此,如何将讲述与展示结合起来,使观众不仅能听到精彩的故事,还能看到真实的展品,将“有说头”和“有看头”建立起联系,这需要推动博物馆向沉浸式发展转型,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和虚拟呈现,重现磁山文化所描绘的历史场景,使历史得以穿越,过去得以重现。


(四)“创新办节”,再现中华文明曙光

可以通过“创新办节”来再现中华文明的曙光。在介绍磁山文化时,常提到其与裴李岗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在当今时代,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出发,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先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之间的衔接,是否可以在磁山发起类似于英国考古节的活动?考古元素丰富,社会传播的途径多样,学术界也设有专门的考古学大会,但如何在学术界、政府与公众社区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构建公众连接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如何吸引公众的兴趣,通过造节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不仅能推动考古事业的发展,还能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借鉴英国考古界的成功经验,如果能够策划一项全民性的考古活动,将有助于将考古遗址更有效地推广到社会与公众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作者|厉新建

内容出处|【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其他精彩演出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穿越时空沉浸VR之旅


《深空未来Deep Space》8k超高清沉浸探索


环境式音乐剧《茶无此人》,带大家穿越回南宋茶坊

 M511光影汇  


内容 / 厉新建

排版 / 光影空间 徐韵帆



光影空间文化
让更多人的想象力 在这里生长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