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天然气是否应拿回天然气销售权?

科技   2025-01-28 19:38   河北  

股民对陕天然气不直接从延长石油购置天然气提出疑问,见本公众号今天发的上一篇文章《陕天然气:在国家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陕西燃气集团将统筹到的内外部天然气资源直接向下游销售》,本文就陕天然气是否应拿回天然气销售权进行了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到政策环境、公司战略及市场条件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潜在影响:

  1. 政策合规性:运销分离的大背景
  - **当前政策导向**:国家持续推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明确要求“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管网运输与销售业务分离**,以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陕天然气作为省内管输主体,现阶段专注代输业务符合政策方向。
  - **潜在风险**:若强行拿回销售权,可能面临政策合规压力,甚至引发监管审查。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例如是否允许省级管网企业在特定条件下参与销售。

      2. 经济效益:利润与风险的权衡
  - **收入提升机会**:销售权可让陕天然气直接参与下游市场,获取购销差价利润。当前代输业务收入主要依赖管输费,利润率相对固定,而销售环节的利润空间更大(尤其在气价波动时)。
  - **新增成本与风险**:
    - **市场风险**:需承担气价波动、需求变化等风险,可能影响利润稳定性。
    - **投入增加**:需建立销售团队、客户管理系统及仓储设施,初期资本开支较高。
  - **财务可行性**:需评估公司现金流和负债能力,是否具备拓展销售业务的财务弹性。

    3. 市场竞争力:资源控制与客户关系

    - **优势**:
    - **资源整合能力**:若直接对接上游气源(如延长石油),可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增强议价权。
    - **客户粘性**:通过销售业务直接服务终端用户(如城市燃气公司、工业用户),可提升市场影响力。
  - **挑战**:
    - **与陕西燃气集团的竞争**:若陕天然气与母公司(燃气集团)在销售领域形成竞争,可能引发内部资源争夺,削弱协同效应。
    - **市场竞争压力**:需面对其他销售主体(如“三桶油”、民营城燃企业)的竞争,需差异化策略。

    4. 应急保供与稳定性
  - **当前模式优势**:通过与燃气集团合作,依托其统筹资源的能力,陕天然气的应急保供压力较小,管网运行效率较高。
  - **独立销售的隐患**:若自行负责销售,需独立应对资源调配和保供责任,可能增加运营复杂度,尤其在冬季用气高峰或突发供需失衡时。

   5. 行业参考案例
  - **成功案例**:部分省级管网公司(如广东省管网)通过参股或协议方式间接参与销售,平衡政策限制与盈利需求。
  - **政策限制案例**: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明确剥离销售业务,专注运输,避免利益冲突。陕天然气需参考类似监管逻辑。

   结论:阶段性策略更为稳妥


  - **短期建议**:在现行政策框架下,维持“代输为主+有限销售参与”的模式更稳妥。例如,通过参股燃气销售公司或签订长期购销协议,间接获取销售收益,同时规避政策风险。
  - **长期考量**:若未来政策允许省级管网企业整合销售职能,或陕西燃气集团与陕天然气进一步重组,可逐步探索销售权回归的路径,但需确保与政策方向一致。

      综上,拿回销售权在理论上有助于拓展利润空间,但需以政策合规为前提,并充分评估公司资源、风险承受能力及市场竞争格局。当前阶段,深化与燃气集团的合作仍是更现实的选择。

天然气咨询
提供能源信息与咨询服务的独立第三方,提供能源经济、天然气、非常规气(煤层气、页岩气)分布式能源等能源行业的能源资讯、能源分析、价格变化、数据统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