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降临,位于九龙城寨边缘的一栋老旧唐楼里,小敏和阿明回到了他们称之为家的五平米房间。推开斑驳的铁门,浓郁的霉味扑面而来。这个仅容得下一张双层床和一个小茶几的空间,就是他们在香港这座繁华都市中的全部容身之所。床下堆满了生活用品,墙上密密麻麻地钉着挂钩,悬挂着他们的全部衣物。一个简易的电磁炉和一些简单的厨具,构成了他们的厨房。
每天清晨五点,闹钟准时响起。小敏轻手轻脚地从床上爬起,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阿明。她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用电磁炉煮了两碗即食面。这个时候,阿明也该起床了。两人匆匆吃完早餐,轮流使用走廊尽头的公共卫生间。七点不到,他们就必须动身去上班,小敏在茶餐厅当服务员,阿明则在建筑工地做小工。
房间的天花板上,一个老旧的电风扇吱呀作响,却难以驱散室内的闷热。墙角的裂缝中时不时窜出蟑螂,让小敏每次看到都忍不住尖叫。但更让他们头疼的是,每到雨季,屋顶总会漏水,床铺和衣物经常被淋湿。他们只能用塑料布简单遮挡,或是在床上支起雨伞入睡。这样的生活,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
尽管居住环境如此艰苦,但小敏和阿明却努力让这个小小的空间充满温馨。茶几上永远摆着一个塑料花瓶,里面插着小敏在街市捡来的残花。墙上贴着他们的合照,虽然已经泛黄,却记录着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床头的一个小盒子里,装着他们的梦想基金——每个月省下的一点零钱,期待有朝一日能租到更好的房子。
夜幕降临时,这个狭小的空间就变得更加拥挤。两人不得不轮流活动,一个坐在床上,另一个则在地板上整理东西。吃饭时,他们常常席地而坐,将茶几当作餐桌。烹饪时的油烟会让整个房间充满呛人的气味,但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有时,隔壁房间传来的争吵声和电视声会让他们无法安眠。
周末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光。这时候,他们会带着简单的野餐用品去附近的公园。在户外的大树下野餐,呼吸新鲜空气,暂时逃离那个压抑的小空间。他们会聊起未来的计划,憧憬着有朝一日能搬进政府的公屋。但是等待公屋的队伍实在太长,他们的申请已经排了三年,依然遥遥无期。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关注下面视频:
小敏最害怕生病的日子。去年她得了重感冒,整个人蜷缩在床上,喘不过气来。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药水的气味,阿明下班后还要照顾她,两个人都憔悴不堪。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空间的局促。但最让他们心酸的是,看病的费用几乎掏空了他们的积蓄。
每当走在街上,看着那些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小敏和阿明的心里总是充满矛盾的情绪。他们热爱这座城市,却又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地产中介橱窗里动辄上百万的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即便是最普通的套房,月租也要他们大半个月的工资。但他们依然不愿放弃,坚信通过努力工作,总有一天能改善现状。
这样的生活,在香港并不罕见。据统计,全港有数万人住在类似的劏房中。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基石,却过着最艰难的生活。政府虽然在不断推出新的房屋政策,但效果始终有限。对于小敏和阿明来说,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坚持,在这个五平米的空间里,编织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梦想。
生活虽然艰难,但只要两人在一起,这个小小的空间就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每天晚上,当他们依偎在一起时,都会感恩还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好。这个五平米的空间,承载着他们最简单的期待,也见证着香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图景。
素材来源新闻媒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