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语中,叙述不再是线性的,其要点是从一个普通视点切换到一个特写,再切到一个大全景,再切到特写,甚至还包含闪回和闪进的场景,像一个电影剪辑师在工作。不但是手语符号的排列更像剪辑过的电影而非书面的叙述,每个手语者的位置也更像一台摄影机:视野和视角都是定向的但各有变化。
—— 威廉·斯托寇 William Stokoe
(ps: 为了方便视障朋友阅读添加了语音,本文的每张图片也添加了相应描述)
《二十面体邮包2024#4:手语》正式发布,包含4个作品 —— 手语漫画《去印尼学语言结果手语入门了》(by 立夏)、图解手册《手语魔法师》(by Kate Chen/一力那)、游戏《手语菜单》(by 一力那),和纪录片《聋人村》(by 何珊/一力那/张久我)。点击下方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买~
9月23日世界手语日前后,我们在各个编辑/作者的所在地(武汉、广州、杭州、上海)准备了4场发布会,详细介绍这几个作品。聋人、听人都友好,欢迎大家来观影、学习/交流手语、玩游戏!
广州
二十面体百货店(长洲岛深井村汇源里2号)
9月23日晚7:30-9:30
20元
杭州
手语咖啡(西湖区星洲街16号自烘豆店)
9月22日 下午2:00 - 4:30
33元(有手语翻译)
上海
无碍酒馆(长宁区新华路365弄6号楼108铺)
9月23日晚7:30-9:30
33元(有手语翻译)
武汉
废船(江岸区黎黄陂路19号三楼)
9月21日下午2:00-5:00
免费(手语主持,手打字幕)
上述活动聋人、二十面体会员和预定手语邮包者可免费参加
(但请也预定免费票,方便统计人数)
(・ェ・。)
.
.
「去学印尼语,结果手语入门了」
.
.
.
.
╰ (・ェ・。)╭
《二十面体邮包2024#4:手语》
编辑:立夏、天琦
作者:立夏、Kate Chen、一力那、何珊、张久我
1. 漫画:《去学印尼语结果手语入门了》
漫画 by 立夏 封面 by 一力那
从印尼回来之后的一个月内我就画完了这部70多页的漫画。这部漫画记录了主要描写了旅途中我向一力那学习手语,学会如何和她相处,和语言相处的心理路程。
画这部漫画完全是意料之外,里面全都是当时非常强烈的情感。这个故事也不只是关于手语的。不管是把语言当作游戏也好,还是把语言作为手段也罢,最后语言都是为了能和他人交流,而交流的核心是在看见对方所处之处,理解对方的需要,也坦率地表达自己。
我学习手语的时间很短,但是我深刻感受到手语如何改变我的对待语言的方式。以往学语言考试的时候往往会强调特定的句法、语法、词法等等;虽然这些也相当有意思,但也会因为害怕自己说得不对而因噎废食,不敢和人练习外语。相对的,手语的灵活、变通和直接都不停地向我强调一个观点:没事,一句话有一万种表达的方法,没有标准答案。
这本书里我非常详细地画出了大部分手语交流的手势,所以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材料来使用。同时我还实用了一些特殊的印刷方法,让这个书有一种动画的效果,是纸质书里很奇特的阅读体验。(by 立夏)
透明页数叠起来的效果
2. 游戏《手语菜单》
by 一力那
在印尼的时候,大家经常来问我一个单词怎么打。在回答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手语都是由联想、环境、形状、颜色、字形、字母、谐音等方式构成的,就有一点像菜单。我由此设计了一个游戏,叫做手语菜单。设计也是特地依据印尼常见的小吃摊菜单的风格做成了相应的质感。(by 一力那)
《手语菜单》打样包装实物图。棕色牛皮纸包裹里面所有的内容和卡片,外面印着 Bahasa Isyarat 的图样,是印尼语“手语”的意思
3. 图解手册《手语魔法书》
by Kate、一力那
《手语魔法师》是我作为手语魔法学徒写下的心得笔记。我选取了形象,身体和空间这三个特征,来体现手语思维的独特性。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手语所具有的跨语言交际的魅力!(by Kate)
《手语魔法书》封面
4.纪录片《聋人村》
by 何珊/张久我/一力那
因为极高的聋人出生率,印尼的 Bengkala 村在5-700年前就发展出独特的手语kata kolok,并作为当地的主要交流语言,使用至今。这个在巴厘岛上的小村子有着自己的聋人文化与习俗,吸引了全世界的语言学家、研究者、聋人、听人……前往一探究竟,包括我和一力那。
我们在 Bengkala 遇上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一个听人一个聋人,慢慢感受着这里和彼此……孕育和发酵着……和“交流”有关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做纪录片,以下是它的头6分钟。在发布会和邮包里可以看到全片。
等等,还有这一期邮包背后的故事……
我是本期邮包的主编立夏。5月初的时候我沉迷于电子游戏《巴别塔圣歌》和语言学奥赛,想拉着其他编辑一起做“语言学”主题的探索,当时我们写了满满一板选题计划。
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做计划中的任何一项事情。8月初,我和小河、一力那、Kate和久我一行人决定去印尼玩语言大冒险 —— 我们用解语言学奥赛题一样的方法去学习印尼语:例如观察路牌、看印尼读物、询问印尼当地人………我们做了大量笔记,对比串联这些线索来猜测语言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坚决不使用词典。
在印尼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事情、和非常有趣的朋友,逐渐忘却了初心…… 不过这些故事我们也会留到下一期的语言学主题邮包2中详细介绍。
因为在旅途中我们并没有学会印尼语,完全“不出意外地”完全没有按照计划行事,而意外地掌握了另一门语言——手语。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冒险旅程中一力那加入了。
我是一力那,我是一名聋人,也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手语是我主要使用的语言。6月中旬我刚好来广州拜访二十面体。经过他们一番画饼之后,我被说动了,直接就买了去印尼的机票,说走就走。
虽然一开始大家担心沟通问题,但我知道,只要能比划、写字,问题总能解决。
印尼的语言环境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复杂。印尼语并不容易学,英语在当地也没那么管用。出乎意料的是,我的手语反而成了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在面对印尼人的时候,大家不知所措,我却发现通过手势,能大概明白他们在说什么。而每天清晨响起的清真寺祈祷声,会把听人队友们轰得睡不着觉,但我因为听不见,倒是完全不受影响,反而在这种时候觉得自己有一点优势。
一路上我看着立夏和久我抄抄写写,小河和Kate拍拍录录,但说实话,也没见他们印尼语有多见长!通过什么方式学习语言,学到的语言也就变成了那个形状。他们一直在拼命抄各种路牌、菜单和宣传册,学到的都是很书面的印尼语。学会了炒饭和咖啡,但是甚至连你好谢谢再见都不会说。他们学得最扎实的一个词恐怕就是“dilalang”(禁止)了。
倒是手语的学习却顺其自然。大家每天在一起吃饭、聊天、行动,我用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交流,慢慢地,大家也跟着我一起学习手语。而在我们的交流中,聋人和听人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也开始碰撞,潜移默化地互相改变着彼此。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随着旅程的深入,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手语的关系。手语不仅仅是表达工具,它更像是一种逻辑、一种视角,能够让人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
介绍视频剪辑:立夏
内容及排版:立夏、何珊、天琦
插图:立夏(黑白);一力那(彩色题图)
照片:天琦、何珊、一力那、Kate
相关文章
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