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新故事”,看“第一县”昆山
如何勇蹚改革“深水区”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的这句话,深刻点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果从县域角度看,在改革开放春风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昆山,不失为坚持深层次集成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互促并进的“先行者”“领跑者”“示范者”。
走进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长河,昆山历经“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阶段。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昆山发展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产业技术创新、园区迭代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环境持续改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条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自带光芒。
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考验与压力的当下,这个连续19年稳居全国百强县之首的“第一县”,如何继续滚石上山、负重前行?如何持续在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今天,泰州知道用三个“新故事”,看昆山人如何勇蹚改革“深水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砥砺前进。
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聚一县
一个量词的发展“质变”
7月18日,昆山市科技局高新科办公室一片繁忙。还有两天,今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就要截止了。赶在申报截止时间前,工作人员要马不停蹄地受理申报材料。而早在三个月前,昆山各区镇就启动了高企申报动员会,场场会议座无虚席。
这几年来,在昆山发展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大家纷纷想要被认定为“高企”。这不仅是对企业创新能力、自主研发的一项认可,而且对一个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活力的主要指标。
我们都知道,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昆山在不断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市场主体的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同样的环境中,市场主体总量、增速于经济总量、增速的助益是有差别的。
正因如此,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推动市场主体由增量向提质转变,成为昆山工作的风向标。
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和扭转观念后,“质”的飞跃来了:昆山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达3072家,在同类型城市中遥遥领先,这些企业分布在多个产业领域,成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引领者。这样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背后,可见昆山把产业科技创新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而在实践过程中,想要培育企业成长、挖掘创新要素,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并非一件易事——
向内发力。昆山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抓好高企培育“牛鼻子”,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孵育体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链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研发人才、完善研发条件、开展技术交易,推动高企集群增势、产值上规,加速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对外招引。昆山构建“2+4+5”科技招商体系,建立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招队伍,全力招引科技人才项目、科技产业项目、创新平台项目,推动“人才、企业、平台”三者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全市科创浓度。
这样的氛围,无不激发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就拿一家“老牌”民企来说,在昆山土生土长35年的好孩子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校办企业起步,如今婴儿车市场占有量却稳居全球头把交椅。
靠的是什么?高举创新“大旗”!“除了从产品本身挖掘内涵,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外,我们将目标瞄准东南亚、欧美市场。这中间,创新就是给自己签发的一张全球通行证!”好孩子集团创始人宋郑还说。
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中,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质量的创新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二者缺一不可。
一组数据可以窥见昆山对“质”的重视:昆山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432.6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73.7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超6800亿元、4500亿元,人才科创企业的销售额和纳税额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0%和60%以上。
106张营业执照一日办
一个速度的发展“温度”
科技创新是一颗“金种子”,需要好的土壤、好的生态,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让昆山市数据局副局长曹冬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是“昆山速度”让苏州开开心心大药房在一天之内完成了106张营业执照的负责人变更事项。“因为经营需求,我们需要更换100多家药店的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等,原本以为一家家变更会耗费很长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妥了。”公司运营负责人冯亚男说,有温度的“昆山服务”带来了无限投资信心。
根据原来的办理流程,分布在全市10个区镇的百余家门店需要逐个递交申请材料、办理更换手续,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药店正常运营。为了不让企业一遍遍跑,昆山市“马上办”服务中心经会商后,将原本需要一次次审批的事项,升级为“一次办”,并为企业预留集中审批绿色通道,并安排工作专员对企业进行全程指导,加快推进审批工作。
呵护市场主体,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是刻在昆山人骨子里的基因。
在昆山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因为台商吴礼淦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昆山什么都好,就是报关速度太慢,要是有一个像台湾那样的新竹加工区就好了”,昆山人便火速去台湾考察,酝酿筹建出口加工区。
但由于机构改革,牵头部门没了,可机制推进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轻言放弃的昆山人,花三年时间跑了北京几十次,一次次拜访、一次次商榷,终于“集齐”中央八部委的签字同意——昆山早在1990年成为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中唯一的县级市。
时钟再拨回至现在,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政府服务要如何突围,来持续满足群众、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窗口”看起。走进昆山市西部政务服务中心,你会发现这里并没有把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区隔的窗口柜台。群众去办事,工作人员像同桌一样坐在边上,一对一指导群众办理业务,也可以快速处理群众提出的诉求、咨询和意见等。
政务服务从“窗对窗”演进为“肩并肩”,是昆山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改善政务服务理念的一处细节。曹冬解释说,“以往群众去窗口办事,都是隔着窗玻璃和工作人员对话,没有什么亲切感,窗口取消以后,工作人员可以走到群众身边,亲自指导帮办,不仅办事效率提高了,服务也更加贴心。”
7月18日举行的昆山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昆山市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创新实施方案》发布,并且聘任了第二批营商环境体验官。这是昆山继2020年打响“昆如意”营商环境品牌、2021年发布16条优化新政、2023年推出《昆山市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方案》“Pro”版后,再一次针对营商环境出台的具体举措。
对每一个奋斗者以诚相待,这是昆山给予创新创业者最好的礼遇!始终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标尺、把企业和企业家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昆山力求在“极速”办理上求突破、在“极优”政策上下功夫、在“极准”服务上出实招,以科学高效的“千方百计”、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护航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50+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谋未来
一个赛道的发展“大道”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热门产业更替轮回。回望昆山的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昆山人凭借对机遇的敏锐把握,巧妙地抓住了每一个“浪尖”。
第一次,上世纪九十年代,昆山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拆笔记本电脑”招商,“缺什么、招什么”,至今仍保持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第二次,昆山抓住智能终端的发展黄金期,7000亿元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夯实“压舱石”。
踩准每一个节奏、踏准每一个节拍,这绝非易事。究其缘由,正是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精神——昆山人不固步自封、不断改革创新、矢志转型升级的精神推动着昆山前行。
一言以蔽之,昆山人用“不变”的雄厚产业底座来对冲市场和大环境之“变”。更重要的是,每一代手握“接力棒”的昆山人都在孜孜以求一个问题:如何立足当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昆山开拓了一条符合当地实情的“发展之道”:建设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到2025年,昆山高水平建设运营元宇宙产业园、先进计算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中韩医美生物科技产业园等50个以上特色园区。
为什么是特色专业创新园区?面对外部压力和考验,打造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是昆山应对风险挑战、抢抓发展先机的关键举措,更是昆山破解要素瓶颈、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这就意味着,昆山将企业“按图索骥”纳入产业园区发展版图,一改同一领域企业分布各个区镇的“分散”问题。上下游企业集聚后,还能实现资源整合聚变、创新提能裂变、产业升级蝶变。
就在7月15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在昆山签约,围绕自动驾驶、信息安全与通信等智能驾驶和车联网重点技术,以智能电控系统、智能传感器、汽车芯片和电池系统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为突破点与着力点,计划三年内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并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目标。
一个个创新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昆山“多点开花”,吸引一批批人才、项目落地,带来产业链上下游的一系列“链式反应”。咖啡产业园、光电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创新园区错落分布。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认定特色专业创新园区30家,特色专业创新培育园区24家,各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795家。
“园”气满满的背后,不仅展现昆山勇挑发展重担的主动作为,而且体现了昆山敢于解放思想、创新理念,通过资源整合让磁场效益尽显的实干风骨。
就拿这段时间“风头正劲”的低空经济来说,花桥低空经济产业园已吸引“航天飞鹏”“飞鸿动力”等12家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落户。一架架无人机在园内企业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组装、测试,这里也是国内首个基于5G通信技术的工业级中小型无人机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具备年产1000架中型无人机和10000架小型无人机的设计产能。
除了发力低空经济,昆山也早早“入局”元宇宙产业。坐落于京沪高速昆山收费站附近的元宇宙产业园,正是昆山锚定的“第三次机遇”。五一视界、亮风台、昆仑智汇等一批行业企业在这里筑基,昆山原有的清越光电、丘钛微电子等企业也围绕元宇宙产业开拓以AR、VR为代表的智能穿戴产品。
记者清楚记得,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在2023年2月举办的元宇宙产业大会上所说,昆山进军元宇宙产业,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元宇宙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最高形态正蓄势待发、将强势爆发,这其中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昆山不会缺席,仍将引领发展。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作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重要论断。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改革,就要冲破思想桎梏,打破制度藩篱,踏浪而行。因为“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作为苏州“三大法宝”之一,“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涵归根结底,是源源不断的改革创新之力,这是昆山赢得先机、制胜未来的不二法宝。这里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全国4‰的GDP,集聚全国1%的到账外资,创造全国2%的进出口。
“昆山之路”精神闻名遐迩,不外乎一个“敢”字。昆山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创办全国首个自费开发区、设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打造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率先实行、到全国唯一以“两岸”为主题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思想解放、没有敢闯敢试,就没有如今的昆山。
2018年,《新华日报》记者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采访“昆山之路”的主要创始人、时任昆山县县长吴克铨。他说:昆山人的“闯”并非是蛮干,而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实干,既要有顶住压力的勇气,也要有改革发展的智慧。“昆山之路”的真谛是“唯实奋斗”,唯实就是不唯书不唯上,还要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艰苦奋斗,二者缺一不可。
时光变迁,昆山人身上“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精神始终薪火接续,这也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高度契合。同时,昆山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居安思危,才能推陈出新,超越自我,才能创造无数“不可能”。
作为承载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的地方,昆山必须传承弘扬精神伟力,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必定能以“敢”的思维、“干”的实践,实现新的超越!
制作:周至网信办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马 欢
审核:龙学兵
签发:梁库望
守正创新 勇毅笃行
有情有义 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