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议:永远不要回应负能量

文摘   2024-11-01 06:01   浙江  

古人云:“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使自己被他人的能量勒索,让自己在精神上被消耗,在情绪上被吸食。

长此以往,再美好的生活也会慢慢变得黯淡无光。

所以成熟的人,面对他人的负能量,往往选择沉默不回应。

只有不对抗,不拯救,不纠缠,才能避免链接,使自己的生活不被拖入泥潭。

1

与负能量纠缠太久,会被污染

有人曾安排两个人共处一室。

这两个人,一个脸带笑容,另一个一直愁眉苦脸。

结果半个小时不到,那个原本还满脸笑容的人,也逐渐开始闷闷不乐。

许多时候,一个烂柿子,便足以坏掉一筐好柿子。

有道是:“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总是抱怨的人,会让你变得颓废;消极悲观的人,会将你拽入深渊。

浑身负面情绪的人,会如同黑洞一般,吸空你的能量,拖累你的生活。

著名作家林清玄早些年还是记者的时候,时常接触一些负面事件和人物。

这些人往往向他倾诉和抱怨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和困扰。

起初的时候,林清玄还抱着同情的心态,试图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清玄发现自己也开始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身处在一个阴云密布的环境,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阳光和温暖。

感染负能量的人,其实都是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长期和他们纠缠在一起,你的好运会慢慢被消耗,你的生活也会处处不顺心。

正如《心田上的百合花》中所言:“与负面情绪的人相处久了,不知不觉间,自己也开始感到生活的灰暗和无力。”

人生最大的内耗,就是背负别人的命运,在关心别人的同时,忘记了如何保护自己。

遇见浑身戾气的人,绕着走;看见败坏心情的事,躲开掉。

生活的智者,需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对自己情绪负责,才能让生活的阴霾逐渐散去,使人生重新放晴。


2

学会不回应,才能避免陷入垃圾桶陷阱

杨绛曾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诚然如此,过多承载他人的“期望”,就容易损耗自己的心力。

处处对他人的情绪回应,就只会使自己乱了节奏。

作家周梅森以前只是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他却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

可他的生活环境并不好,白天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晚上舍友们又吵吵闹闹的聚在一起闲聊,打牌。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梅森只好独自一人点个煤油灯在角落默默写作。

工友们见此奇景,纷纷笑话他得了痴心疯。

得知周梅森被反复退稿,又有工友们笑话他:“稿费(废),稿费(废)。”

对于围绕在他耳边的讥笑,周梅森只是默不作声地全身心投入写作。

终于,在2017年,周梅森带着《人民的名义》一炮而红,成为了著名的人民作家。

正因为周梅森的不理睬,他才没有被工友的负能量影响,逃离了被拉扯入深渊的命运,

不回应源自别人的负能量,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智慧,更是一种沉浸做自己的通透。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活一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

你的课题,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走好自己人生的轨迹。

而别人有是否愤怒、沮丧、亦或是对你指指点点,品头论足,都对你无关紧要。

倘若你过分在意,长期吸收,你就会平白背负他人的命运,被脱入同一个层次。

所以别轻易接收来自他人的情绪垃圾,也不要试图解决他人的问题。

让他们做他自己,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活好自己。


3

中年以后:守住自己的“能量池”

作家冯唐曾说过:“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人到中年,务必要远离“能量扶贫”。

不要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也不要因他人的情绪困住自己。

一个人最好的转运方式,需要从守好自己的能量池开始。

1、不回应

灰尘落在身上,轻轻扶去就行;泥土沾到身上,换上另外一件就好。

所以挑剔的话,不用去听;指责的话,无需去理。

抱怨的话,不必回应;抬杠的话,无需理睬。

烂人只会溅你一身泥,破事只会惹出一身骚。

中年以后,关上自己的门,守住自己的窗,才能安心过好自己的风景。

2、不介入

正所谓:“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你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要逾越了界限。

强行为他人点灯,结果往往只会带来毫无意义的损耗。

所以克制自己纠正欲,不要好为人师;放下自己拯救情,不要太圣母心。

不介入,不背负,人活一世,用心过好自己的人生,便成年人应有的清醒。

3、敢翻脸

好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奔赴。

一直单面付出感情,单方向流动能量,生活迟早会被拖垮。

所以太耗神的关系别强留,该放弃的感情别踟蹰。

远离低能量的人,这是对生命的减负。

多靠近滋养你的人,才能为人生增彩。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身边都是想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能依靠的人。”

千难万难,中年最难。

各种家庭的压力、生活的焦虑、内心的孤独都在一次次消耗你的能量。

所以人的能量很贵,经不起一丝丝的浪费。

学会筛选、屏蔽、过滤掉那些负能量的人与事,把时间与精力用来滋养自己,生活才会如你所愿般津津有味。

点亮在看,愿你远离消耗,让自己在不动声色中修行沉淀,成全最好的自己。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荟萃
【国学荟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