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文章丨SOIL BIOL BIOCHEM:土壤中的异养硝化:方法和机制

文摘   2025-01-26 07:00   德国  

点击蓝字↑↑↑“农作未来(FarmingFuture)”,轻松关注,农作制度研究与您同行!


编译:王上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文章信息





原名: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in soils: approaches and mechanisms

译名:土壤中的异养硝化:方法和机制

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3年影响因子:9.8

5年影响因子:10.4

在线发表时间:2024.12.31

第一作者: Пуликова Елизавета Петровна epulikova@sfedu.ru

第一单位:俄罗斯南联邦国立大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院

文章亮点

异养硝化对酸性土壤中的氮循环至关重要

异养硝化的生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由于缺乏遗传标记,硝化作用的分子分析方法受到限制

基于抑制的方法在量化硝化活性方面带来了不确定性

建议的方法包括酶分离和基于DNA的稳定同位素

文章摘要

硝化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有关硝化作用的研究历来侧重于自养微生物autotrophic microorganisms。然而,最近的发现突显了异养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作为氮循环关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虽然分子方法加深了对自养硝化过程中关键角色的了解,但异养硝化的生化机制和相应基因几乎无人知晓。

首先,作者回顾了现有土壤异养硝化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的15N标记只能确定有机氮的硝化情况。由于许多细菌都有类似的氧化无机氮的自养硝化酶,因此必须抑制自养硝化,才能通过15N技术确定异养氮的硝化活性。然而,使用现有的抑制剂可能会误导结论,因为并非所有抑制剂都能完全阻止自养硝化作用,有些抑制剂还会降低异养硝化作用。它们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硝化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土壤特性。现代分子方法的使用受到合适的基因生物标记物的限制。

其次,作者提出了以下研究异养硝化过程的方法:i)分离和纯化异养硝化酶,然后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以设计遗传标记;ii)使用基于 DNA 的稳定同位素(13C15N);iii)结合荧光原位杂交(hybridization)和显微放射摄影(14C)确定异养硝化群落的组成;iv)选择自养硝化抑制剂的方案。作者建议改进现有方法,以揭示异养硝化过程的新奥秘。异养硝化可占森林土壤总硝化量的 99%,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氮储量和通量产生强烈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24003985

农田健康、生态安全

作物高产、资源高效

加入微信群,获取文章PDF

农作未来
“农田健康、生态安全、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研究成果、综合新闻、领域动态、学术活动等资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