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间公交站台照亮归家路,当货车满载春鲜穿越大江南北,当地铁长龙穿梭城市脉络……2025年春运期间,本报七组记者跨越经纬,以行履为尺:在零下30摄氏度的黑龙江记录出租车驾驶员的温暖“宠客”,于云南楚雄的山村里见证客货邮车辆传递年味儿,体验服务区内车用“大充电宝”的秒级响应,感受客运站双向奔赴的团圆温度。这是一场关于“流动中国”的全息记录。人流汇聚处,是服务精度与人文温度的共鸣。此刻,我们与亿万旅客同频共行。
新春年味 公交送达
“二十五、做豆腐”……临近春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年味格外浓郁。在高桥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服务站负责人陈睿正忙着将一件件快递从公交车上搬下来,赶着将快递分拣上架。“这些天可太忙了,平常快递单量也就1100件左右,自从腊八节以来,快递单量增长到1500件到1600件,连快递灯条都不够用了。”
服务站内熙熙攘攘,村民们纷纷前来领取在网上购买的年货。村民吴建国刚刚取到了为过年准备的棉拖鞋:“以前我们去其他处取快递,要根据货物大小收1元到5元。现在这个农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取快递不用花任何费用,真的是太方便了。”
农村物流不断畅通的背后,是近年来武定县交通运输部门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所做的努力。武定县依托乡镇客运站、邮政所建成了11个乡镇农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依托村委会、供销服务网点、小商超等资源,建成了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127个,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武定县还在每个乡镇安排1个公益性岗位,积极破解寄递物流综合服务中的难题,实现了“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消费品进得来,农产品运得出”的目标。
武定县村民领取网购的年货。本报记者 刘钇杭 摄
走进武定县客运站,157辆公交车、农村客运班线车运营井然有序。站内的武定县农村客货邮物流集散中心,全自动邮政快递分拣机正在对邮政、圆通、申通等6家快递品牌寄递包裹进行快速分拣。“据统计,自腊八节以来,武定县的快递单量增长了近50%,快递品类主要以年货及行李为主。”武定县农村客货邮物流集散中心安全员李鹏亮向记者表示。
依托设立在客运站内的客货邮物流集散中心,快递包裹刚下分拣线就上公交车,实现了“无缝衔接”。客运站也因为与寄递企业合作弥补了自身运营的亏损,实现了双赢。“近年来群众出行方式多样化导致客运站内客流量减少,我们跟武定县邮政公司合作共同设立客货邮物流集散中心后,场地租金及运输收入每年净利润就有二三十万元,有效弥补了客运站运营成本。”武定县客运站站长杨宗霖介绍。
不仅仅是客运站,客货邮的深入推进也让客车司机尝到了“甜头”。在武定县客运站,武定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李文明正招呼着乘客上车。“有了农村客货邮,我每个月都可以多收到1100元补贴,真是太好了。”
城乡公交“带货”,快递进出村不再难。利用畅通的双向物流通道,武定县将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方向锁定在土特产出村上,精准服务乡亲,助力产业振兴。武定县还建立了农村客货邮农产品集散中心,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农村客货邮返程车辆运输到该中心,进行生产、加工、仓储后再通过冷链外运到全国各地。据了解,武定县农村客货邮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外运武狮火腿500余吨、武定壮鸡4万余只、板栗1万余吨、芒果100余吨,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刘钇杭 张梦怡 张照学
遇见“最美公交司机”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今年春运,记者在山西省临汾市遇见了带有花儿般笑容的“最美公交司机”杨秀会。
春节假期,尧庙庙会热闹非凡。“您好,欢迎乘车,请往里边走,谢谢!”在尧庙公园公交站乘坐3路公交车时,伴随着问候语,一张笑脸映入眼帘。服务规范、笑容甜美,这是记者对杨秀会的初印象。
“大年初一以来,尧庙庙会客流一直比较大,我们公交司机要保障好乘客出行。”今年春节假期,杨秀会和许多公交驾驶员一样在岗坚守。在她看来,公交驾驶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每日清晨出车前,杨秀会都会提前20分钟到达发车场站,整理仪容仪表,进行酒精检测、血压测量,确保自身状态良好。同时还要对驾驶车辆的安全性能、机械状况以及各项设备进行认真检查,仔细打扫车辆卫生。在她看来,公交车是临汾的“颜面”,既要安全行驶,还要美观舒适。
杨秀会驾驶的3路车,从尧庙汽车站出发,经尧庙公园、福利路东、尧贤街西等20多个站点,抵达涝洰河公园,往返近30公里。20多个站点,意味着杨秀会在单程行驶中要做20多次迎送乘客上下车的规范服务动作。每一次上下车,杨秀会都会用温暖的话语提醒乘客,以微笑、关爱拉近与乘客的距离,这是临汾公交推行多年的“空乘式”服务。“司机服务特别好,乘坐体验感也很好,上车时她会向我们问好,感觉很温馨。”乘客王女士说。
在日复一日的驾驶途中,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而杨秀会总能以专业、耐心和暖心的态度去应对。“遇到乘客在车厢中晕倒,我们会利用公司培训的急救措施,及时帮助乘客,采取一些急救方法;遇到乘客坐过站的,我们不能抱怨,要耐心向乘客解释,达到乘客满意。”杨秀会说。记者在乘坐体验3路公交车过程中,看到杨秀会耐心帮助了多位不会刷乘车码、不确定下车站点的乘客,有市民问路线,她也会热心回答。
从初入职的公交驾驶员到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公交司机”,今年是杨秀会成为公交司机的第11个年头。“正值新春佳节,新的一年,祝愿广大乘客生活愉快。希望乘坐公交车,能给大家带来更便捷、愉快的体验。我会继续把本职工作干好,服务广大乘客。”话音刚落,杨秀会已开始做下一趟出车准备,继续微笑服务。
本报记者 王慧欣 文/图
客运站里春意浓
春节前夕,记者探访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辽宁省汽车快速客运站(简称省快客站),一进门,便可见“蛇来运转”新年主题布景与红灯笼、中国结等装饰,许多旅客驻足打卡,气氛火热。
正值春运出行高峰,站内人流如织,旅客有序排队检票上车。省快客站全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快速进站与快速安检等服务,确保客流高峰时段站内依旧秩序井然。据了解,春运前21天,共发班2561辆次,发送旅客5.5万人次。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将发送班次约5300班,旅客发送总量约8.8万人次。
“您好,我想买票,刚才在这个机器面前扫了几次都没成功,人工窗口还排长队,我赶时间着急走,咋办啊?”计划前往铁岭开原的女士在自助购票机前尝试购票几次仍未成功,她焦急地求助值班站长。“您别急,请您提供下身份证,我先帮您付款,稍后您把票款转给我就行。”除了增开人工售票窗口、为旅客提供购票协助,省快客站还积极引导旅客通过全省客运联网售票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购票,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
雷锋班服务站里,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您好,孩子给我买的车票,您帮我看看我应该在哪里检票候车?”“我想把这个行李寄存在这可以吗?”“您好,我们家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这儿有轮椅吗?”……面对旅客们接连不断的询问,他们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答。
雷锋班服务站志愿者服务旅客。本报记者 牛聪 摄
省快客站站长王爽介绍,为了给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省快客站在春运前就提前组织了全员礼仪培训,着重强化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想一点,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热情服务、微笑迎客。
春运期间,省快客站启动“情满旅途、暖心宠客”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邀请书法家现场写春联赠予旅客和司乘人员。设立导乘岗、问询处,配备便民服务箱、急救药箱,并为旅客提供沈阳旅游景点和公共交通信息,助力沈阳文旅宣传。在客流高峰时段,为旅客送上包含员工手写祝福语卡片、暖贴、沈阳特产等特色伴手礼,传递人文关怀。
此外,省快客站还常态化开展“雷锋班”志愿服务,做好票务协助、优先安检、提前等车等服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积极参与“春运宠客 党员先行”先锋活动。党员们亮身份、作表率,主动投身春运服务岗位。春运以来,省快客站共送出暖心礼包300余份,拾到旅客遗失物品20件。
春运出行,平安是最快捷的路。今年春运,省快客站与沈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沈阳北站执法大队(简称北站大队)紧密协作,全力打造安全、有序的运营环境。北站大队驻站办与客运站工作时间同步,按照“三关一监督”职责强化驻站管理,切实监督省快客站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安全管理规定。在春节假期前对参运车辆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检查与教育,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北站大队大队长李巍明介绍,春运期间,北站大队始终保持人员、职责、监管不间断。通过采取常驻点位执勤、“固定+流动”点位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沈阳北站、客运场站及周边区域的检查密度和频次。从严整治长途客运班车未按批准的配客站点停靠、未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于春运期间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等各类诉求,严格落实首接负责、线索收集、三级查办等机制,通过“举报追查+驻点检查+网格巡查”等方式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必有反馈,保障旅客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牛聪
温暖城市夜归人
一辆车缓缓停在记者面前,车窗降下,一张满是笑容的面孔映入眼帘:“翟记者,你好啊。”这是此次的采访对象——一位来自滴滴的夜班网约车司机姜秀芹。
“我干这一行都6年多了,参加滴滴春运保障车队也有四五年了。”姜秀芹是一位善谈的大姐,记者上车不久,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刚上车,记者就注意到车内很是整洁,适宜的温度、细细的音乐声,共同营造出温馨的乘车氛围。“乘客坐车都希望坐得舒服,车里的环境好了,乘客也舒心,自己开着也舒心。”姜秀芹说。作为一名拥有10年左右驾龄的司机,姜秀芹车开得很稳,遇到路口、减速带等,会提前减速慢行,减少车辆颠簸。
“为什么选择开夜班网约车?”见到姜秀芹,第一个问题脱口而出。对于许多人来说,北方的夜晚寒冷且孤独。姜秀芹似乎习惯了被问这个问题:“以前孩子小,白天要多陪陪他们,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像是又想到了什么,她补充了一句:“晚上路上车也比较少,大单也多。”
在姜秀芹身上,记者看到了许多网约车司机的影子。他们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为乘客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出行选择。他们是城市中的奋斗者,用自己的力量编织着城市交通的流动脉络。
姜秀芹。受访者 供图
透过车窗,路灯的光影飞速后退,提醒着人们春节就在眼前。“父母都在北京,心就踏实了。”姜秀芹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报名了今年滴滴春运保障车队。“每到年根儿的时候,就经常爆单。”回忆着往年的春节保障,姜秀芹记忆很深刻,“特别是2020年春运,雪下的很大,大兴机场那边旅客特别多,我们保障车队都去参与疏运了。很辛苦,也很值得。”
车窗外的夜色越发浓重,气温也降到零下。22时以后,姜秀芹驾车向着首都国际机场方向驶去:“现在机场属于爆单区域,接单很容易。”刚进入2号航站楼停车区域,姜秀芹就接到一单前往望京地区的约车订单,她告诉记者这是今晚最后一单,明天还要上白班。记者在网约车候车区前见到,不少刚下飞机的乘客都等来网约车,车辆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回家的序曲。
据滴滴春运保障车队负责人余恒健介绍,今年春运工作启动后,滴滴召集630位网约车司机组建春运保障车队,在夜间公共交通停运后,为深夜到站的旅客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在1月27日、2月2日至2月7日,共7天的时间里,滴滴春运保障车队分别在北京站、北京朝阳站、北京南站、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5大交通枢纽提供服务,每个场站保障时段从每日23时到次日2时,以便缓解深夜到站旅客的出行压力。
告别姜师傅,记者在返程中仍然看到不少网约车、出租车穿梭在城市南北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城市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有了更多选择、更多保障。看着车窗内不停后退的景象,记者脑海中也回想起姜师傅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她说:“干这一行很多年了,滴滴这个平台让我有了自己的工作事业,也让自己更充实了。没什么意外我会一直干下去!”
本报记者 翟永威
中国年邂逅亚冬会
春节期间,哈尔滨的街头巷尾装饰一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锦鲤造型的花灯栩栩如生,为城市增添了浓浓年味儿。
佳节适逢盛会,中国年与第九届亚冬会“邂逅”,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在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冰雪景观,还有哈尔滨交通运输行业全力以赴的运力保障、热情周到的服务。
晶莹剔透的冰雕、栩栩如生的雪塑,踏入冬季的门槛,哈尔滨仿佛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银纱。随着冰雪季到来,哈尔滨各大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冰雪大世界、冰雪画廊、雪乡……”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三位小游客向记者介绍去过的景点。“我们坐了6个小时飞机从浙江过来,看到雪实在太开心了!”滑雪、滑冰、雪地摩托,每一项都让人热血沸腾,乐此不疲。
哈尔滨中央大街。本报记者 焦杨 摄
“哈尔滨人太热情了,出租汽车师傅使劲给我介绍哪里好玩、哪里好吃,一下车发现老便宜了。”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打算在东北玩8天,她有模有样地学起方言,“嘎嘎好吃、嘎嘎好玩!”
学英语、提服务,展现国际范儿。从1月5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哈尔滨交通运输部门下发了10句出租汽车驾驶员文明服务基本用语,8句基本英语及哈市著名旅游景点的中英文对照,培训全行业1.6万余名驾驶员学习基本英语,学习覆盖率达到100%。
“学点英语,能更好地为外国游客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哈尔滨的热情和友好。”出租汽车驾驶员李莉说。
旅游攻略、乘客应急包、暖宝宝……在出租汽车里,记者看到这些为游客们准备的贴心服务。龙运现代出租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吴彩霞介绍:“我们已集结超过500辆车,专为冰雪季节提供坚实的运力支持与保障,包括驾驶员先锋党支部、七彩光女子志愿服务队、雷锋班组。”
据了解,为确保游客出行顺畅和安全,哈尔滨市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每天我们都安排工作人员到冰雪大世界区域,对候客区及客流密集区域游客进行现场疏导,维护、督导现场秩序,保障游客顺利出行。”哈尔滨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事业发展中心出租汽车企业事务科科长姜涛介绍,“1月20日开始,我们持续在哈尔滨两个火车站进行运力保障,每天把最后一位旅客送走,直到凌晨两三点才撤离。”
“针对冰雪节、春运等铁路枢纽客流集疏运输高峰,我们通过系统对各级预设电子围栏内的空驶出租汽车发送调度信息,引导车辆和储备运力前往‘两站’及冰雪大世界等重点区域疏散转运旅客。”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行监测调度指挥中心运行监测科科长宋玥说。
在冰雪大世界出租汽车落客点设置温暖候车大巴,开通应急保障接驳线路、旅游定制专线、“尔滨号”特色旅游观光专线……在哈尔滨,这些流动的特色风景,为游客、市民提供着舒适、顺畅的出行环境。
本报记者 焦杨
3万步丈量责任
2025年的春节,北京地铁3号线和朝阳站交通枢纽迎来了第一个春运考验。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四,不少人已经踏上返乡的归途。记者乘坐北京地铁3号线,五颜六色的行李箱让车厢内更有别样的年味。一下地铁,站台处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乘客上楼,将携带大件行李和推婴儿车的乘客快速引导至直梯。
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朝阳站值班站长董梦凯介绍,10时至11时火车发车车次较多,地铁客流也比较集中。董梦凯说:“我们在末班车停运后会组织工作人员对各类设备的操作、应急处置以及各岗位人员的调度配合等内容开展各类演练。”
每日巡站5趟以上,不忙时一天要走将近2万步,忙起来要走将近3万步,这是董梦凯工作一天的步数。记者跟随董梦凯完成了一次巡站。
北京地铁朝阳站的彩虹便民条。古楠 供图
董梦凯走路很快,在为记者介绍站内情况的同时还在处理各项工作。“同志,我这卡怎么刷不出去了?”一位外地旅客没有将电子乘车码的乘车地更换至北京,董梦凯熟练地帮乘客操作手机,还不忘叮嘱出站口旁的志愿者,注意帮助后面两位老年乘客出站。一路从地铁出站,董梦凯为记者介绍枢纽站换乘情况时也总会有乘客向他问路,不管是找网约车上车点还是转乘火车、公交,面对乘客的问询他都能马上给出解答。
“这是我们的特色服务举措——彩虹便民条,用黄色、紫色、红色、粉色等多种颜色区分不同目的地,详细列出了去往北京各大火车站、著名景点的详细交通方式。乘客拿到之后一目了然。”董梦凯介绍,“朝阳站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比较多,有时候包破了,箱子崩开了。我们专门准备了爱心百宝箱,提供针线、绳子、扎带等常用物品,还有棉签、创可贴等备品。”
董梦凯在北京地铁工作了12年,只有几个除夕是在家过的:“今年除夕我来值班,工作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家人也理解我们的工作。”
在地铁与火车站进站口换乘区,几名志愿者协助组织进站秩序。据了解,地铁站与朝阳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建立沟通机制,及时交流互换信息,形成高效、联动的保障力量。在此基础上,地铁朝阳站工作人员进行了岗位协调,并在春运期间重点时段、重点岗位,合理安排平安地铁志愿者参与现场保障,充分发挥“五大员”和平安地铁志愿者的“群防群治”作用,保障朝阳站春运平稳有序。
正当结束采访,准备乘车离开时,一位老先生送来锦旗。“上周我和家人来北京看病,刚进地铁站,我爱人突发腹痛,疼得满头是汗,蹲在地上。工作人员看到后,马上过来查看,还推来了轮椅,一路给我们送到附近的社区医院,打上点滴才离开。我想着这次来北京,怎么也要来谢谢人家。”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宋大爷向记者讲述了之前的经历。“我们平时都经过应急保障的培训,这都是我们该做的。”替同事接收锦旗的董梦凯说,“乘坐地铁时,如遇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和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也可以在‘北京地铁服务’小程序上使用爱心预约功能,我们会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本报记者 池雨溪
“大充电宝”移动充电
“10分钟,电量从43%充到了70%。”1月24日临近正午,合安高速陈埠服务区内充电车位已有些供不应求,急着赶往安徽安庆过年的张先生首次尝鲜“移动充电桩”,“虽然比固定桩的功率小一些,只有60千瓦,但充电速度还可以。”
这台移动充电桩长约70厘米,高不足1米,“胖墩墩”的白色外型看起来萌感十足。记者注意到,陈埠服务区内这样的设备共有3台,位置紧邻固定充电车位。
“这能充电吗?”看见一台移动充电桩前没车,杨先生试问。“当然可以。”一旁负责运营设备的国家电网工作人员走上前,提醒他先打开手机扫码,然后取枪、插枪。“哦,这就是个‘大充电宝’。”一番操作下来,杨先生恍然大悟。
高速服务区内的移动充电桩。本报记者 何宇 摄
往常杨先生多是开油车,这是他第一次开电动汽车从安徽合肥去池州东至过年。全程220公里,他原本计划补电两次,没想到路况有些堵,出发才70多公里,车子已用了一半的电。
“移动桩的充电速度和固定桩相比,感觉差不多,作为应急使用挺好。”杨先生说。
“一台设备的电池包容量是184度,可充满3到4辆车。电量耗尽后,运营人员将在夜间补电。”安徽易加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朱仁昊介绍,除了“站桩输出”,该设备还支持“一键叫电”,车主在小程序上呼叫后,就会有工作人员遥控设备到车旁边,实现从“人找桩”到“桩找人”。据了解,今年春运,安徽省内21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投用了该企业的移动充电设备。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在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98%。
本报记者 何宇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辑:姜彬
责任编辑: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