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长耳鸮

乐活   科学   2025-01-11 19:00   广东  

2025年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热心鸟友交流时,听闻山东东营附近公园惊现长耳鸮的踪迹,而且数量颇为可观,大约有一二十只。这个消息瞬间点燃了我和队友的观鸟热情,于是,我们决定利用下午三点左右的闲暇时光,前往公园探寻这些神秘的精灵。

按照鸟友的指引,我们很快找到了那片松树林。这片林子规模不大,树木三五成群,东西向延展约二三十米,南北宽度仅两三米。树林前杂草丛生,地势相较草坪略高,大概半米左右。

我们从西侧小心翼翼地靠近,试图在林中寻觅长耳鸮的身影。就在我刚靠近树林边缘,还未踏入其中时,两只棕黄色的鸟儿突然从林中飞出,它们的羽毛上布满黑褐色的粗羽干纹,双翅展开近一米长。

我心中一喜,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觅的长耳鸮吗?它们飞行速度极快,眨眼间便消失在东侧的树林深处。与此同时,旁边还有两只长耳鸮也朝着相同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我根本来不及举起相机捕捉这一瞬间。

观察四周,我发现林子北侧有一块空地,南侧则是草地,且南侧光线充足,非常适合拍摄。我们迅速进入树林,就在这时,一只长耳鸮向东飞去,越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树林中。

我们沿着树林向东前行,没走多远,又惊起四五只长耳鸮。慌乱之中,我急忙拿起相机,来不及仔细对焦便一阵连拍,只能将拍摄效果交给运气。幸运的是,由于提前设置好了参数,我成功抓拍到了几张较为满意的照片。

为了能拍到长耳鸮标志性的长耳朵,我们满怀期待地穿过马路,来到对面的树林继续寻找那只飞过来的长耳鸮。我们远远地搜寻了许久,却始终不见其踪影。

当我们试图靠近一些时,它再次受惊飞起,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返回最初的那片松树林。我心想,既然能有这么多长耳鸮从这里飞出,那么这里一定是它们的栖息地。

这一次,我站在树林的空地上,让队友从侧面进入树林,希望能在长耳鸮飞起时拍到它们的正脸。然而,事与愿违,或许是我站的位置过于显眼,长耳鸮飞出来时都是背对我,这让我感到有些失落。

队友见状,建议我们到树林南侧的草坪上,与长耳鸮保持安全距离,再用相机和望远镜进行观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相机镜头,我发现了一只长耳鸮正静静地站在树干上。

它的耳羽簇格外明显,头部圆润硕大,面部呈圆盘状,眼圈呈现出黄色至橙红色,嘴部为铅褐色,尖端则是黑色。其上体棕黄色,布满了黑褐色的粗羽干纹和虫蠹状细斑,下体颜色较淡,带有暗色条纹,腿和脚趾被浓密的羽毛覆盖,爪子呈黑色。

阳光洒在它身上,羽毛熠熠生辉,仿佛正在惬意地享受着日光浴。我激动不已,屏住呼吸,迅速按下快门。由于它的面前有树枝遮挡,为了获得更好的拍摄角度,我单腿跪在草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它。

只见它时而竖起耳朵,时而又将耳朵耷拉下来,时而正脸看向我,时而又侧过脸去。我兴奋地不断按下快门,用相机记录下这一个个精彩瞬间。

拍完后,我轻声呼唤队友过来一同欣赏,然而,这只长耳鸮似乎察觉到了动静,突然展翅飞起。我迅速按下快门,捕捉它起飞的轨迹,但几秒钟后,它便再次消失在树林中。尽管如此,我还是拍到了较为清晰的飞行姿态照片。

时间飞逝,转眼间已经快到五点,太阳逐渐西沉,光线变得越来越暗。队友最后一次进入树林寻找长耳鸮,我则守在树林外,期待能捕捉到它们飞起的瞬间。然而,这一次,树林里一片寂静,再也没有长耳鸮飞出来。也许是天色渐晚,它们都已经外出觅食了吧。

长耳鸮,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着“长耳木兔”的俗称。它属于中型猛禽,体长在31至40厘米之间,翼展可达86至102厘米,体重在160至435克左右,通常雄鸟比雌鸟体型稍小、羽色更淡。
长耳鸮是完全夜行性动物,常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等各种森林环境中。白天,它们藏身于茂密的树冠之中,黄昏和夜晚则外出捕食。部分长耳鸮具有迁徙习性,在食物短缺时,它们会踏上漫长的迁徙之旅,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次与长耳鸮的相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让我对这些珍稀动物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图文|雨中漫步
本期编辑|小美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在折多山遇见红嘴山鸦
淡脚树莺(学名:Hemitesia pallidipes)
紫金鹃(雌鸟)
一面之缘——秃鹫
赤胸鸫(学名:Turdus chrysolaus)




观鸟网
探索发现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交流拍摄自然生态的美好和乐趣,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