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读这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每个人的经历与心境,往往大相径庭,难以共通。
谈及复读,情况各异。有的同学即便高分被985、211等顶尖学府录取,仍死磕目标院校,再战一年;而有的同学所求不过一所普通本科,或公办专科,遗憾落榜只能无奈复读。
影响复读生数量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高考报名人数,报名高考的人越多,里面的复读生也可能更多。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5年高考相关数据:2025年高考人数将突破1400万人,预计将达到1405万人,复读生预计有500万人,占到高考总人数的40%。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即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个是复读率,全国有些地方复读率高达30%以上,有些地方仅3%以下。
下面以广东为例,根据2025年高考报名结束后各地区、中学公布的报考数据,结合2024年高考人数,为大家估算2025年全省+各地市的复读人数,2025级考生及家长可以简单参考👇
注:以下预估复读人数非官方公布。
1.已知广东全省近几年高考平均复读比例约为10.77%,且2024年夏季高考人数为76.8万人,假如2025年这一数值持平或略有上涨,那么预计全省复读人数将达到8.2万以上。
2.从珠三角地区来看,往年复读比例最高是惠州,而2025年预估复读人数最多的同样是惠州,达到5460人,这一规模依然稳居珠三角地区第一,在全省21市中排名第四。
3.从粤西地区来看,往年复读比例最高是茂名,由于考生基数同样是区域内最大,因此2025年预估复读人数最多的同样是茂名,达到14270人,这一规模在全省21市中排名第一,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超过5000人。
4.从粤东地区来看,往年复读比例最高、考生基数最大都是揭阳,因此2025年区域内预估复读人数最多的也是揭阳,达到7440人,这一规模在全省21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粤西两地。
5.从粤北地区来看,往年复读比例最高是河源,而2025年预估复读人数最多的同样是河源,达到4350人,这一规模在全省21市中排名第五。
详细预估数据如下(仅供参考)👇
过去,“高考”似乎是终点;现在,“高考”更像是起点,只有赢在起跑线,才更跑赢人生的马拉松。过去,二战三战考研和考公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现在甚至已经在高考中变得常态化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说高三生都有压力,那么复读生的压力一定是双倍的。从决定复读那一瞬间开始,潜意识已经默认了这一次高考成绩一定不能比去年低,不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早前,多省教育部已经发布相关通知,不允许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延伸阅读:紧急遣散!广东多地复读生被举报,教育厅刚刚回应!),那么复读生只能选择去私立高中复读。
愿意招生复读生的私立高中,收费标准是高考的成绩越好,复读费用就越低,反之,高考成绩越差的同学,复读费就越高。尤其部分省份还会分省内复读生和省外复读生,两者的收费也是相差甚远。
同样是复读,有的人拿着高分被各个学校追着要,成绩越好学费越低,甚至学校还要倒贴生活费,免除你的后患;有的人想尽办法找遍关系进的学校,一学期从几千到几万,却还是进到最差的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考钉子户”利用高考来刷奖金的行为,对人生观和择业观的影响远比想象中大。就拿唐尚珺来说,高考已经成为他的标签,曾经参加过14次高考,最终2024年高考时以601分的成绩,被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
而在2025年高考报名期间,唐尚珺发布了视频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2025年广西高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自己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放弃高考报名。整体来说,加上生活和年龄的压力,彻底掐断了他的复读念头。
复读生在志愿填报时相比应届生会受到更多限制。部分高校的综合评价规定只招收应届生,部分专业只招收应届生,或者有年龄的限制。
公安类院校、军队类院校、医学8年制专业和免费师范生一般情况下不招收复读生,有的专业还明确规定会有年龄限制。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高考当年该校的招生简章。(延伸阅读:注意!这5所大学不收复读生!)
新高考改革和新教材启用后,高考题型越来越灵活已是不争的事实,复读生不仅要重新适应新的教材新的考纲,甚至还需改变做题习惯、复习方法等等,难度远比考题变革本身大。
此前九省联考引发的全国范围内改题型就是一记重拳,砸在了靠刷题才能勉强稳住阵脚的同学身上。因此在2025年八省联考中,学生、家长难免“草木皆兵”,在联考前,就有“语数英三科改题型”的小道消息满天飞。虽然考后打破了谣言,但考生依旧被各种新考法整破防了。
就拿2025年八省联考数学第11题来说,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网上众说纷纭:高考题还可以这样命题??与2024年九省联考过后,如何应对第19题一样,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属于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因此复读生本来就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认为其影响了教育公平。不仅是高考复读生,近年来考研“二战生”、考公“N战生”也开始引起一定的争议。
对于已经在复读的同学,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未报班的复读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空间,也没有一个互相激励的打卡社区,更没有普通高中的正常社交,只能每天拖着沉重的书包流浪找空自习室。与此同时,“再续一年”的持久战也让人越来越疲惫,整个人进入了一个“瘫着”的状态,什么文娱活动都比学习要来的有吸引力,难以安下心来学习。
见识广阔不是坏事,经验的过剩才细思极恐。
撕开伤疤总是疼痛的,部分考生甚至会有创伤应激障碍。比如某考生高考数学发挥失利,在复读的时候反而更不敢直面数学,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最后演变为“无效复读”。
但小车想说的是,复读或许能让你在心理上变得更为成熟。这值得成为你的优势。所以,请直面你的弱点并变得更强。
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个小时的沉淀。但真的只要沉淀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能成功吗?会不会像文章开头的口香糖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呢?
如果每天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哪怕你再怎么勤奋,“一万小时定律”也不会自动生效。如果你不具有思维破局能力,在时代的跌宕起伏、行业的快速迭代中,你还会陷入“贫穷的死循环”,这样你将遭遇“一万小时贫穷定律”。
炒了10000小时的菜就能当餐厅老板吗?
开了10000小时的出租车就能成为赛车手吗?
做了10000小时的题目就一定能考上985吗?
关键是要找到“破局点”和“极限点”,一方面你要熟知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比如:逻辑思维很强、背诵能力很强、理解能力很强等等;另一方面你要知悉自己的极限,比如:身体状态欠佳、学习条件有限、理性思维欠缺等等。
假设你理解力强背诵能力很弱,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先做题后背单词,从语境中推敲意义;反之,就先背单词再做题,通过单词的积累来获得高分。当然,其他科目也可以借鉴这种“扬长避短”的学习方法。
回到文章主题本身,小车并不鼓励大家早早就定下了复读的念头。假设你已经习惯了失败的感觉,那你也会失去冲击成功的动力。
通常,学校给学生安排的“成人礼”往往在高考前几个月。但高考本身或许更像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学生为考场上那几份试卷做了几年的努力,考完再做出几项可能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志愿抉择。往后,或工作或考研,乃至买车买房结婚生子,都将由自己做出选择。长大,就是学会自己做选择。
所以,请不要给自己的高三冲刺留有余地,因为成年之后,你的人生任务不可能只有“考个高分”这种简单的目标。
(来自复读生的评论)
距离2025高考还有100+天,如果你是因为过于焦虑才有了复读的念头,请记住:“具体”是反焦虑的必杀技。把时间具体化、把任务具体化、把行动具体化,一些些短期的具体目标才是缓解备考焦虑的最佳方法。
听课+看书+理解记忆知识点+大量刷题+整理错题+查漏补缺=取得好成绩!
专注于警校报考,如果你有报考警校方面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留言,抽空会给大家一一答复。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藏蓝青春警色年华》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