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声称中国是敌人,美中关系至少需要再竞争十年才能达到转折点。
美国驻北京大使伯恩斯试图代表拜登政府刻画美中关系。他表示,尽管拜登政府在9至10个月内成功稳定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但中国和美国至少在未来十年仍然是“制度性敌人”。
虽然“美中敌对”的类似言论在美国国会很常见,但当它来自身处美中外交前线的美国大使之口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与履行驻华大使的角色相比,伯恩斯更倾向于强调中美的对抗态势,为两国随后的“战略竞争”铺平道路。他表示,美中关系仍然高度竞争,两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们的每一举动都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因此美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仍然必须谨慎。
尽管拜登政府近年来一直倡导“负责任管理美中关系”,但其潜在逻辑与冷战时代的阵营对抗一脉相承。
美国对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自相矛盾”,从理论到实践贯穿始终。想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但退缩以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则不被国内政治风险所允许。
美国可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束手无策,更不用说解决方案了。美中关系需要两国达成长期共识,但现在这种共识还不够强大。
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面临复杂的国家利益。一方面,仍然存在与中国合作的强烈需求,如经济、贸易和打击毒品合作。但美国将国家安全概念扩大并实施脱钩,导致传统领域的合作受到影响。
美国需要与中国对抗,并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强大的“虚构敌人”,以巩固凝聚力。这既涉及美国内部的凝聚力,也涉及世界各地的战略联盟。
无论美国的执政者是谁,制定对华政策的最大推动力始终是对华的敌意。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强调“制度性敌人”的概念,甚至将其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十年已经超过两个总统任期,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理解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