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广东省高校校报协会主办的
2021-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校报
好新闻评选结果揭晓
我校党委宣传部报送的
18件作品全部获奖
包括一等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序号 | 类别 | 奖项 | 作品标题 |
1 | 消息类 | 一等奖 | 华农最新研究破译荔枝基因密码:《自然—遗传学》发表论文证实荔枝起源于中国云南 |
2 | “脆蜜”来了!刘成明团队育成首个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 | ||
3 | 图片类 | 一等奖 | 飒!请检阅我们的成果! |
4 | 版面类 | 一等奖 | 与华农教授一起“钻洞”探秘,发现“精灵”! |
5 | 传承“非遗”香云纱,我们依然“在路上” | ||
6 | 通讯类 | 一等奖 | 与华农教授一起“钻洞”探秘,发现“精灵”! |
7 | 龙眼×荔枝=?华农专家育成首个荔枝龙眼杂交新品种 | ||
8 | 粤茶援藏,种出墨脱“金凤凰” | ||
9 | 标题类 | 一等奖 | 粤茶援藏,种出墨脱“金凤凰” |
10 | 专题类 | 一等奖 | 送别袁老!华农人将继续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好” |
11 | 冲锋在前,支援“疫线”!他们逆行不独行 | ||
12 | 在校园亲手种下代表 “感恩”的樱花林后,这位老教授再捐260万! | ||
13 | 消息类 | 二等奖 | 三代院士,两脚泥巴,一种精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集中报道华农“一脉相承三院士”先进事迹 |
14 | 标题类 | 二等奖 | 华农科研团队“上新”:大如表盘的蓝莓如何炼成? |
15 | 25岁“最年轻总工”!从华农毕业后,他穿山凿洞引水入香江 | ||
16 | 版面类 | 三等奖 | 逐梦智慧农业的时代青年(组图) |
17 | 关键时刻,众志成城 | ||
18 | 版面类 | 三等奖 | 这一年!华农关键词 |
2021-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我校获奖结果
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由广东高校校报研究会主办,是广东省高校校报领域的最高奖项,由省内外主流媒体资深新闻工作者及高校新闻专业专家学者担任评委,旨在展示高校校报年度工作成果,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广东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
本次评选分设消息类、图片类、
版面类、言论类、通讯类、
标题类和专题类共7类
其中,我校作品
《与华农教授一起“钻洞”探秘,发现“精灵”!》
《粤茶援藏,种出墨脱“金凤凰”》
《送别袁老!华农人将继续努力
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好”》
分别位列通讯类、标题类、专题类第一名
跟随妹妹,一起来看看吧!
通讯类评选全省第一名
版面类评选一等奖
《与华农教授一起“钻洞”探秘,发现“精灵”!》
发表于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26期
田明义老梦见自己回到小时候,回到家乡,跟小伙伴们在贵州山林的洞穴里打闹嬉戏。
在娱乐设施匮乏的60年代,洞穴就是天然的乐园。那时的田明义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的自己,竟仍跟洞穴难舍难分。
标题类评选全省第一名
通讯类评选一等奖
《粤茶援藏,种出墨脱“金凤凰”》
发表于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49期
把广东潮汕茶种到西藏墨脱,竟成了“致富密码”?这件事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华农师生做到了!跨越山海、粤茶援藏,学农爱农、学以致用……“援藏粤茶”项目(现更名“墨脱金凤凰”)的团队师生,在墨脱书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专题类评选全省第一名
《送别袁老!华农人将继续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好”》
发表于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16期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世纪,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是中国研究与发展三系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不仅“把中国人的饭碗稳稳端在自己手中”,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音容肃穆,呜咽难言;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袁隆平院士与华农的渊源由来已久,如今回顾过去点滴,特此缅怀袁隆平院士。
消息类评选一等奖
《华农最新研究破译荔枝基因密码:<自然—遗传学>发表论文证实荔枝起源于中国云南》
发表于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24期
华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破译荔枝基因密码!2022年1月4日,由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完成的重大研究成果《高杂合荔枝基因组中两个不同单倍型表明早晚熟栽培品种各自独立驯化》登上《自然—遗传学》。
《“脆蜜”来了!刘成明团队育成首个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
发表于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30-631期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龙眼和荔枝杂交的新品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2022年8月23日,晚熟优质龙眼荔枝属间杂交新品种“脆蜜(SZ52)”现场观摩品鉴会在广州从化举行,育种团队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龙眼创新团队育种岗位专家刘成鸣介绍。“脆蜜”具有成熟期晚、果大质优、生长势强、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图片类评选一等奖
《飒!请检阅我们的成果!》
发表于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44期
2023年8月31日,华南农业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暨本科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教官团进行军事科目表演。
版面类类评选一等奖
《传承“非遗”香云纱,我们依然“在路上”》
发表于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44期
2023年9月15日,“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惠携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香云纱再次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2024春夏服装设计新品在北京751D·PARK第一车间发布。
本次发布会以非遗香云纱创新设计为核心,以多元的生活场景为灵感,以“在路上”为主题,寓意着香云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展千年,非遗文化传承仍然“在路上”。
通讯类评选一等奖
《龙眼×荔枝=?华农专家育成首个
荔枝龙眼杂交新品种》
发表于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30-631期
在暑气渐散、秋意初凉的季节里,属于你的秋天第一份甜蜜是什么?2022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刘成明教授团队育成世界首个“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这种新晋岭南佳果,果肉嫩脆,滋味甜蜜,既是秋季丰收的甜,亦是华农人收获科研硕果的幸福。
专题类评选一等奖
《在校园亲手种下代表 “感恩”的樱花林后,这位老教授再捐260万!》
发表于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45期
在华农,有一项总额数百万、被学子视为莫大荣誉的奖学金,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资助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每年春天必去的校园景观打卡点——动物科学学院樱花林,以及感恩亭、赏樱亭、爱心亭……这些都来自一位华农老教授的捐赠,他的名字叫毕英佐。
毕英佐是全国知名畜牧兽医专家,华农畜禽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研究室团队创始人,曾任华农动物科学学院首席专家、动物科学系系主任等。2023年10月,年近八旬的毕英佐再向学院捐赠26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子。
消息类评选二等奖
《三代院士,两脚泥巴,一种精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集中报道华农“一脉相承三院士”先进事迹》
发表于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32期
“院士的老师是院士的学生,在稻田里,传承还在继续……”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华社客户端推出《一脉师承三院士:做“真诚的劳动者”》长篇报道,新华社官微发布《三代院士,两脚泥巴!》推文,报道我校丁颖院士、卢永根院士、刘耀光院士在水稻研究领域一脉师承、潜心科研、爱国爱农、淡泊名利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半月谈、农民日报、共青团中央、时代楷模发布厅等央媒官微集中转载,累计浏览量逾千万。
标题类评选二等奖
《华农科研团队“上新”:大如表盘的蓝莓如何炼成?》
发表于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38期
2023年3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日远团队的“华南设施大果蓝莓”项目广东佛山种植基地里已然是一片忙碌采摘的热闹景象:大如表盘的果实,掰开后是浅绿色的果肉,品尝一口,又脆又甜……
这位集颜值与实力于一身的新晋蓝莓选手究竟为什么这么强?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25岁“最年轻总工”!从华农毕业后,他穿山凿洞引水入香江》
发表于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39期
25岁就成为总工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9年,林江涛从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毕业后,加入粤水电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团队。2022年7月,他成为珠三角工程A3标段钢管施工的总工程师。作为年轻的“珠三角工程人”,他正和更多的青年建设者一起投身湾区发展建设,为祖国基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类评选三等奖
《逐梦智慧农业的时代青年(组图)》
发表于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27期
温光水环境智能管控、“机器人”自动巡园、机械手采摘蔬果、畜禽孵化智能调控、畜禽健康巡检机器人 …… 这些智慧农业的“黑科技”,正在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首个“乡振小院”——智慧小院中逐一展示,引发来人阵阵惊叹。
历时近一年打造小院的项目负责人肖德琴教授和她的 95 后团队,却来不及停下欣赏团队 20 多年来的成果,在匆匆补了一觉后,再次投入到智慧农业新的科研攻关中。
版面类评选三等奖
《这一年!华农关键词》
发表于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报》第612-613期
披荆砥砺万里路,新年再进百尺杆。
回首华农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一年,是真抓实干、成果丰硕的一年。
本版邀您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盘点属于华农的“2020年度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报》由学校党委主办主管,党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作为学校融媒体中心运营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年来,校报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亮点成果,主动策划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深入挖掘报道华农人先进事迹,讲好华农故事,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为顺应融媒体传播趋势,开通运营校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农快报”,目前已推出原创内容580余篇,粉丝量近4万。
“上接天线、下接地线”
未来,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将坚持多层次、多角度聚焦校园建设成果
为打造新时代农林类“双一流”高校形象
而不懈努力!
往期回顾
文:宋宇玲 部分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报
图片:华南农业大学报
微信编辑: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宋宇玲
责任编辑: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宋宇玲
审核发布:曾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