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五院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个充气式柔性密封舱的在轨飞行试验,填补了我国充气密封舱技术的空白。
2024年9月27日,由我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我国首个充气密封舱随实践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完成在轨飞行试验。
试验中,充气密封舱经受住了发射段环境考核,入轨后顺利完成了舱体解锁、充气、展开、保压等一系列飞行动作。
且舱体承压能力、气密性能、舱内温度环境等指标达到技术验证预期,填补了我国充气密封舱技术的空白。
据报道,充气密封舱是一种由柔性蒙皮复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密封舱,发射时处于压缩折叠状态,入轨后充气展开。
它可用于太空站的扩展、长期太空任务中的居住舱等,为太空探索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空间解决方案。
相关技术成果还可为空间站、载人登月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也可用于月球基地等外星基地的建设,为宇航员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
除此之外,充气密封舱还具备以下优点!
首先它重量轻,刚刚介绍了,充气密封舱是由柔性蒙皮复合制成的。所有相比其他舱体重量较轻,可有效减轻火箭发射负担,降低发射成本。
在同等运载能力下,能帮助火箭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或实现更远的飞行距离。
其次折叠效率高,充气密封舱在发射前可压缩至较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解决了传统刚性舱体体积大、运输难的问题,为大型空间密封舱体的建造提供了新途径。
最后防护性能较好,充气密封舱通常采用多层防护结构,能有效抵御宇宙辐射和微流星体的撞击。还有一些充气式太空舱的外层材料具备高强度和抗辐射特性。
充气密封舱其实早在国际上就有应用,例如美国的毕格罗可扩展活动模块(BEAM)就是一种充气式太空舱,已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测试和使用。
它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起来,减少占用的空间,到达太空后通过充气展开,为空间站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工作区域。
如今我国首个充气密封舱试验取得完美成功,也意味着我国天宫空间站未来也将配备上折叠方便的充气密封舱。
不仅如此,空间站其他区域也将进行大升级。
首先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将为空间站配备更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提高科研产出。
其次能源系统优化,升级太阳能电池板等能源供应设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供电稳定性,确保空间站长期运行的能源需求。
接着通信技术升级,将采用更高速、更稳定的通信系统,实现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航天器的高效数据传输,方便实时监控和指挥。
最后便是航天员生活设施改善,将继续完善航天员的居住、饮食、锻炼等生活设施,提高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比如增加更舒适的睡眠区和健身设备等。
说起航天员饮食,自然不能少了我们航天员能量餐!
它由我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发,主要想用于航天员在遇见特殊情况,或在返程过程中,意外与地面人员失去联系时使用。
虽是压缩食品,但与市面的普通压缩食品大有差异。
一是遵循的标准不同;
航天员能量餐遵循航天食品卫生要求,航天食品卫生要求严格高于国家食品行业标准,也严格高于军用食品通用规范。
此严格不光体现在食品能为身体提供的能量、蛋白质或膳食纤维上,需要远远高于其他产品。
并且对食品中含有的微量有害元素、防腐剂和反式脂肪酸等也做了严苛要求,航天员能量餐做到了0反式脂肪酸、0防腐剂和0蔗糖。
二是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压缩类食品,没办法满足航天员的身体需求。
市面上的压缩产品大都营养结构单一,均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并且在产品持续供能上也缺乏相关的科学依据。
航天员能量餐不仅执行标准之高,还能快速补充能量、提高机体耐力、持续为机体供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效果。
作为航天员的能量补给站,它虽体积小巧,但蕴含的能量却巨大。可以随时为航天员补充体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