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 国家气候中心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

文摘   2024-05-10 19:39   北京  

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202458日,国家气候中心举办了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中山大学杨崧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学斌教授、WMO气候服务司司长Chris Hewitt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教授作为国家气候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与国家气候中心创新团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分别就“气候预测”、“气候变化检测归因”、“全球服务”、“气候变化影响和气候风险”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研讨。

在“气候预测”分论坛上,中山大学杨崧教授深入探讨了东亚季风与东南亚季风、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季风与厄尔尼诺的相互作用及亚洲季风的全球气候效应。随后,“智能网格气候预测”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吴捷汇报了团队在智能网格气候预测领域的工作进展,重点介绍了工作背景、关键预测技术及未来三年的攻关方向。与会专家就亚洲季风研究及气候预测技术进行了热烈讨论,杨崧教授对团队成果给予肯定,并建议加强可预报性来源及影响机理的研究,以进一步突出团队的核心创新成果。

“气候预测”分论坛

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分论坛上,张学斌院士阐述了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的基本定义和关键概念,深入探讨了经典最优指纹法在置信区间估计上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新的残差定量化方法以提高置信区间的精确度。张院士还详细阐述了极端气候事件归因的逻辑和可靠性评估。与会专家就检测归因的理论、方法以及热点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

“气候变化监测归因”分论坛
在“全球服务”分论坛上,Chris Hewitt教授介绍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重要进展和关注热点,展示了全球/区域气候状况、气候服务状况等多种旗舰气候报告,总结了气候服务面临的挑战。国家气候中心左金清和马丽娟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北京气候中心、第三极区域气候中心工作小组在全球和区域气候服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会专家围绕全球变暖背景下清洁能源和人体健康等热点问题,以及第三极区域气候服务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球服务”分论坛
在“气候变化影响和气候风险”分论坛上,陈德亮院士介绍了国际气候变化风险研究进展,分享了其研究组在极端复合灾害预测、极端复合事件对能源、城市密度等行业的影响及极端气候临界点等方向的研究成果。王国复研究员介绍了我国灾害风险业务体系的发展及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陈院士肯定当前成果,并鼓励继续深入研究。与专家者围绕跨领域合作及平衡业务和科研等问题与陈院士进行了热烈讨论。
“气候变化影响和气候风险”分论坛
经过四个分论坛的充分讨论,与会团队进一步拓宽思维,明确工作方向,凝练科学问题,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持续推动气候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官方公众号。发布与实验室相关的工作进展、研究成果、学术交流等信息